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包头市信息 > 详情 返回上页
努力争取招商引资更好成绩 ——2021年8月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述评
发布日期:2021-09-08 10:06  发布单位:信息督查室  来源:包头日报   点击量:208   [字体: ]  打印保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8月25日,包头市举行2021年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大会,45个绿色低碳、高质量项目落户包头,为一个夏天的“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画上完美句点。

纵观此次秋季集中签约大会,绿色低碳,成为签约项目的共同底色——本次集中签约的4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60亿元,涉及14个产业领域,主要为绿色低碳领域,包含现代能源项目、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项目、新材料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数字产业项目、装备制造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现代化工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文化旅游项目等,对于助力我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成为这45个项目共同指向的发展目标——在此次签约的项目中,有世界500强企业6个,中国500强企业4个,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个。高质量发展,要靠高质量的企业和高质量的项目来支撑,产业形态向新、发展方式向绿、产业结构向优,这些重量级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会为克服疫情影响,采取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有19个项目通过网络视频签约,体现了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信心。

时间悄然记录着努力后的收获,见证着包头不凡的发展。

从第一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包头上海招商说明会、“聚力绿色产业 赋能低碳发展”政企银专题对接会、2021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制造强国论坛走进包头暨2021商会助力包头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一路走来,包头聚焦产业招强引优,签约项目质提量增,双招双引结出累累硕果。

项目前方勾勒出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而项目背后凝聚的,既有包头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更有一座城市不舍日夜、加快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从量到“势”,包头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吸引各地优势企业加入,从产业成长“策源地”变为产业发展“新高地”,包头辐射出了更广的吸引力。

从低向高,包头摒弃传统的低附加值粗放发展模式,坚决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为关键抓手和主攻方向,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全面建设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包头展示出了更强的竞争力。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亲商安商的环境;能不能一直“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

“不到4个工作日,退税就打到了账户上。这1600多万元的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不仅能缓解我们资金流的压力,也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机器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中。”土右旗元泰丰(包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单昱林对增量留抵退税的利好体会颇深。

“中国银行稀土与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可以解决原来只能通过物资抵押、财产抵押的难题,打通了稀土企业融资的最后一道关,插上金融翅膀的稀土产业将实现更好腾飞。”不久前,自治区内首家中国银行稀土与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在稀土高新区揭牌成立,将进一步助力包头市130多家稀土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科技企业有知识产权无实物资产面临贷款难的窘境。

在持续加力降低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要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包头不断“加码”创新创业政策,营商环境优化步伐持续加快。

8月中旬,我市出台了《包头市加快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十五条工作措施》《包头市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二十五条政策措施》等重量级利好政策,支持国内外著名“大院大所大学”在包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大力培养本土科技创新人才……以更高站位和更大力度加快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机构等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在包头集聚。

布局落子间,释放出求贤若渴、广聚英才的强烈信号,彰显了包头汇聚最优最强资源、加快双招双引的决心。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8月份,各旗县区、各部门坚持片刻不能等待、片刻不能迟疑、片刻不能懈怠,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顶格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8月底,昆区对接企业289家,签约66个项目,协议金额850.8亿元,落地50个;青山区对接企业334家,签约68个项目,协议金额792.8亿元,落地40个;东河区对接企业257家,签约50个项目,协议金额568.6亿元,落地22个;九原区对接企业293家,签约58个项目,协议金额914.5亿元,落地28个;石拐区对接企业517家,签约54个项目,协议金额619.5亿元,落地21个;土右旗对接企业330家,签约73个项目,协议金额842.9亿元,落地51个;达茂旗对接企业232家,签约30个项目,协议金额1602.9亿元,落地18个;固阳县对接企业353家,签约35个项目,协议金额542.3亿元,落地12个;白云矿区对接企业152家,签约15个项目,协议金额84.9亿元,落地5个;稀土高新区对接企业459家,签约62个项目,协议金额1078.8亿元,落地42个;新区办对接企业39家,签约15个项目,协议金额261.9亿元,落地8个。

此外,市工商联(总商会)积极对接联系,促成了长江商学院CEO联盟内蒙古思享会在包头成功召开,有力地提升了包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抢抓在26个省市的内蒙古商会设立“包头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联络处”的机遇,使各地内蒙古商会成为包头市的“会客厅”,全面做好联络、宣传和招商引资工作。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不容回避忽视。

一方面,一段时期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营商环境和双招双引工作有了一定起色、赢得了各方认可。面对成绩和肯定,有些地区和部门或多或少产生了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现象,感觉可以歇歇脚、松口气了,招商引资热情有所减退,要求有所降低,行动上也慢下来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另一方面,我们提出要打造全方位深层次的一流营商环境,它的内涵不仅仅是政务环境,还包括法治环境、产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但目前我市营商环境的改变还处于较浅层面,存在全方位不够全、深层次不够深的问题,一些企业和个人对营商环境变化的感受不深刻、不具体。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当前距离年底仅剩不到4个月时间,让我们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懒政行为,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扎扎实实抓好每一次的招商引资、抓好每一家企业的联系服务、抓好每一个项目的建设推进,真正把招商成果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变化上,努力争取全年发展最好结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