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不完善,游离于城市管理之外……作为“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曾经给人这样的印象。
如今,借着大力创建文明城市的东风,包头市一步一个脚印啃下了一个又一个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硬骨头”,让这些“都市村庄”上演了一场肉眼可见的变身记。如今再到这些村,人们会发出“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感叹。
西北门村地处东河区河东镇北部,流动人口多、村内小巷结构杂、路况差,长年堆积着大量生活垃圾,农用车进不去,清理难度大。
“农用车运不了,我们就人工运,每天拉运,一共清走垃圾3000多吨。”西北门村书记史红云为此费了不少劲。为持续保持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村里配备了一辆垃圾清运车,雇用专人每日定点清理村内生活垃圾。和以前相比,如今西北门村完全是两个样。
卫生好了,走在村里精气神也爽了。更让村民们高兴的是,一年四季臭气熏天的旱厕也改造了。
尹六窑旧村是九原区的一个城中村,这里居住着2100多人。村里原来的7个旱厕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今年,赛汗街道将7个旱厕统一改造成5个水冲公厕,并配专人清扫保洁、专人维护设施,彻底结束了多年来让村民们头疼的如厕问题。
“过去一到夏天厕所臭气熏天,脏得进也进不去。冬天又冻成冰坡,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现在给我们盖起这个水冲厕所,真解决了大问题,又方便又卫生!”村民金喜龙高兴地说。
村容村貌越来越好,居民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发生着改变。
稀土高新区城中村南壕村在2017年安装了燃气主管道,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用气问题,也解决了烧煤带来的环境问题。2020年,村里又开展集中供热改造工程、饮用水净化入户工程,解决了村民们的供热、饮水问题。2021年,村里对3万8千平方米的破损路面做了硬化修复,村民出行一路坦途。
南壕村书记兼村主任赵纪雲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还要进行外墙保温工程。“经过这几年的一系列工程改造和建设,南壕村村民的生活更加接近城里人的生活了。”
“都市村庄”的颜值提升了,气质自然也不能差。
青山区青福镇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将镇里的“软肋”变为包头市文明名片中的“亮点”。
青福镇充分挖掘利用色气湾村田园综合体的资源,在色气湾旧村打造了银海湾健身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设有多功能运动场、健身中心,项目建成后配套设施可满足周边万余人健身需求。同时对色气湾村风情一条街的商铺底店进行了统一亮化、美化,通过招商打造了“机车小镇”,成为集摩托车销售、展览、改装、维修、表演于一体的机车文化集散地,吸引了周边众多机车爱好者来此交流。
这些村的变化,是全市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华丽转身的缩影。总结这场“变身记”,可以用“事在人为”四个字来形容。
从修缮道路、粉刷修补破损墙体,到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无障碍停车位;从清理垃圾、配置垃圾桶,到改造旱厕;从拆除违章建筑,到清铲小广告;从整治流浪狗,到倡导文明养犬……为了解决积年沉疴,各相关区、镇、街道、村花了不少功夫和心思。
“四级联动包片包联”工作机制、“五个一线”工作法、“三级督导下沉一线”工作法……网格员日日巡查,领导顶格推进、问题清单详细明了、相关部门反馈及时,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解决一个销号一个,问题整改的效率实实在在落在了村民们的身边。
如同童话里的灰姑娘,翻看着文明城市创建这本“书”,包头的“都市村庄”就这样一页一页变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