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包头市信息 > 详情 返回上页
以人民为中心铺就全面小康健康底色
发布日期:2021-09-27 10:42  发布单位:信息督查室  来源:包头日报   点击量:187   [字体: ]  打印保存 

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从“重治疗”到“重预防”转变……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供给,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倾力书写好健康包头答卷,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小康铺就了健康底色。

优化供给构筑健康基础屏障

近日,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包头市九原区蒙医中医医院、固阳县中医蒙医医院、青山区中医医院等8个公立县级医院获批二级甲等中医(蒙医)医院,至此,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中医(蒙医)医疗机构1054家,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只是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其中一部分。构建强大的健康基础屏障离不开硬核的医疗供给支撑。

五年来,老百姓可以选择的就医机构越来越多。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从2016年的1742个,增加到2020年的199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由2016年的17334张,增加到2020年的19996张。累计投入1.1亿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1个市级中蒙医医院,10个旗县区中蒙医医院,建立起了以市级、旗县区中蒙医医院为骨干,以其他各级各类医院中蒙医科为补充、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蒙医馆为网底的比较完善的中蒙医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基本建立了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了一个由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医院和康复机构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卫生人员持续增加。全市卫生人员总数增加了7138人,每千人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由2016年的2.89人、3.58人分别增加到3.33人、4.12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量从1.64人增加到2.2人。

触手可及的医疗机构,人民健康的“守门人”们,在日常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紧要关头,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做出了巨大牺牲,共同构筑起抵御疾病风险的健康基础屏障。

深化医改提升医疗服务效能

7月25日,雨下得很大,市民庞女士想为其刚分娩7天的小宝贝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在手机上登录包头市中心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扫码预约后,很快,一名有着6年工龄、持有助产士证的优秀护师上门服务。

市中心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包头市首批试点单位,目前已经陆续有多家医院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预约上门护理服务。

对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的满足,最终是要落脚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上来的。

五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破除阻碍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绑缚医疗机构、人员积极性发挥的难点、堵点。

——围绕5项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以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为突破口,我市大幅减少了医药收入不合理增长,“以药养医”机制彻底破除。

——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为目标,医联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已建成市中心医院、包钢医院等城市医疗集团10个,在土右旗、固阳县等旗县建成旗县医院和中蒙医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医共体6个,包医一附院神经外科等自治区专科联盟6个,市第四医院儿科、包钢三医院妇产科等市级专科联盟14个,优质医疗资源逐步下沉到基层。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先行,4家医院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在坚持“两个允许”基础上,人事与薪酬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各公立医院服务性收入显著增加,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正在逐渐形成。

……

通过全力推动最牵动百姓神经的医改,全市老百姓就医体验越来越好,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积极性越来越高,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路径越来越清晰。

疾病预防凸显健康中心理念

“把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转变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更好更成功地将科普知识传递给群众,让大家更加科学有效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今年7月17日,我市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正式成立。来自全市23家卫生医疗机构的340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受聘成为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他们将在未来3年内,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面对记者的采访,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生,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尹婷郑重表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五年,我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实施健康包头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努力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五年来,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规范化管理率100%,到2020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率、家庭医生签约率、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达100%。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出生缺陷率稳居自治区平均水平以下,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了0.6岁。不断扩大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健全“一纵到底”即市县街道乡村四级设有专兼职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四点辐盖”即学校、医院、行业、媒体的全辐射和覆盖工作网络,健康教育专兼职人数和小区居民人口的比例达到14.1人/10万人,超过国家7.5人/10万人要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长了一倍多,高于自治区发展目标2.2个百分点,卫生发展模式开始从“治病”向“防病”转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