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在自治区纪委监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坚定践行“两个维护”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结合起来,引导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盯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安排落实情况,持续强化政治监督,查纠问题2033个,问责456人,约谈194人。
以强有力的办案引领一体推进“三不”进程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14943件,立案4292件,党纪政务处分3587人,组织处理3390人,采取留置措施253人,移送司法机关166人。扎实开展防逃追逃追赃工作。深化以案促改,召开警示教育大会76场,开展警示教育活动1204次,通报曝光典型案例625起,下达整改通知书、纪检监察建议书262份,推动整改问题809个,建章立制1181项。在强大的震慑和政策感召下,53名干部主动投案自首,11人主动说明问题。
以强有力的正风肃纪全力净化政治生态
运用“线上”+“线下”监督纠治方式,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483个,党纪政务处分427人,组织处理56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227起。严厉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懒政问题785个,党纪政务处分689人,组织处理96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17起。面向基层深入开展“清风干部”评选活动,评定“清风干部”32160名、“清风干部标兵”1061名、“清风示范岗”351个。准确妥善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5302人次,其中第一、二、三、四种形态分别占比75.5%、18.5%、3.4%、2.6%。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为50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
以强有力的专项整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集中开展扶贫、扫黑、政法、人防、供销等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23项,立案查处问题2753个,党纪政务处分2273人。其中,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17个,党纪政务处分294人,移送司法机关32人。立案查处煤炭资源领域违纪违法问题44个,党纪政务处分60人,追损挽损4.42亿元。立案查处人防系统腐败问题25个,党纪政务处分30人,追缴易地建设费1.42亿元。立案查处政法系统违纪违法问题310个,党纪政务处分202人。扎实开展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办结信访举报件841件,立案164件,党纪政务处分168人,收缴违纪违法所得880.5万元,群众反馈满意率85.7%。
以强有力的创新改革推动构建监督体系
全方位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高质高效承办自治区纪委监委指定案件146件,立案189人;先后出台旗县区纪委书记、副书记等提名考察办法4个,提名有关人选172名。有序推进市一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高职院校派驻机构改革,充分发挥“派”的权威、“驻”的优势,市级派驻机构共处置问题线索1636件,立案492件,党纪政务处分378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青山区监委成为全国首个挂牌的县级监察委员会。推进监察职能向苏木乡镇(街道)、各类功能区和国有企业延伸,赋予相应监察权限。推进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格局。
以强有力的政治巡察深化震慑遏制治本功能
高质量完成十轮对173个党组织常规巡察,如期完成一届党委任期内的巡察全覆盖。围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机构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以及教育、医疗、政法、人防、供销、环保等领域,扎实开展专项、机动、交叉、“点穴式”巡察和巡察“回头看”,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共发现问题3898个,移交问题线索877件,党纪政务处分160人次。组织开展提级巡察、交叉巡察,加强对旗县区巡察工作的指导督导。深化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督促整改问题3829个、整改率99%。推动被巡察党组织追责问责基层党组织96个、党员干部1516人次、建立完善制度3980项、挽回损失6505万余元。
以强有力的砥砺淬炼全面打造过硬队伍
常委会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一线参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创城创卫等工作,在实践中历练政治能力。坚持不懈强化队伍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充分发现、培养、挖掘好干部,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用起来。强化全员培训,多元练兵练将,分级分类、线上线下培训32000余人次,实战实训3300余人次,全市785名干部进入自治区纪委监委办案“百千万人才库”。加强基层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乡镇一级纪委配备“三专三兼三辅”人员783名,组织、装备、业务用房、制度等基础建设全方位、规范化配套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