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和民航机场作为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在疫情防控方面责任重大。连日来,记者对火车站、机场防控工作进行探访。
火车站:把好入口关卡
10月30日,记者来到包头东站和包头站进站口,发现少量旅客正在验票进站。他们按照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提供了新冠疫情防控健康码绿码和行程码绿码,进京旅客需要查验北京“健康宝”准备好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被允许进入。
进入售票大厅、候车大厅,车站正组织人员对站内以及职工工作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打开候车室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广播里不时传来疫情防控小知识播报,提醒旅客做好防护。
记者随后又来到出站口。发现乘客出站通道和出站口位置张贴了醒目的“健康码”和“行程码”二维码标识,红外线测温仪正在工作。出站后的6个通道,均采取折返路线,保持一米间隔。出站旅客主动提供“双码”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由工作人员查验后出站。无法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旅客,按照要求被工作人员登记在册并报备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被要求向社区报备。旅客必须承诺8小时内做完第一次核酸检测。
据了解,包头火车站在强化日常防控的基础上,对移交的重点涉疫旅客,坚持第一时间与属地疫情防控机构联系,请属地疫情防控机构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开辟涉疫旅客应急转运通道,与其他旅客进行空间(时间)隔离,应急处置结束后,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少数旅客仍然对疫情防控麻痹大意,不仅戴口罩不规范,还在户外吸烟,直到车站工作人员前来劝说才作罢。个别旅客在候车厅随意摘下口罩说话、没有遵守安全距离就坐等。
包头机场:守好“空中门户”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11月1日,在包头东河机场进站口记者看到,多位旅客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正确佩戴口罩,扫描行程码、健康码供工作人员查验,并在通过体温实时检测后,保持一米间距有序进入航站楼。为避免聚集,目前机场仅提供一个进站口和一个出站口。
航站楼内,大部分旅客戴着口罩,但有个别旅客候机时,摘下口罩拨打电话,或者与同行人员“亲密”聊天。针对到达旅客,机场也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对于抵达机场的旅客,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的旅客持“双码”绿码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测温可通行;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旅客,安排专车通过专用通道直接转运,由防疫部门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者社区健康管理。候机楼一、二楼分别设置了两个旅客留观室。留观室内相应设施设备齐全。对于体温超过37.3℃的旅客,医护人员会将他们带入旅客留观室,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为了消除交叉传播风险,机场严格按照要求,对公共区域、旅客使用的各类设备每日进行消毒。特别是为了避免指尖上的传播,机场在值机柜台、安检验证柜台、问询柜台增加了手部消毒液,便于旅客及时消毒。对重点保障航班的摆渡车、客梯车、行李转盘进行消毒。机场甚至就地取材,利用废旧安检行李托盘,铺上浸入消毒液的旧地毯做成简易的消毒盒,帮助旅客及员工进行鞋底消毒。
据了解,目前,包头机场公司成立了十一个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环节管控要求。由专人负责机场候机楼内卫生间、电梯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消杀工作。每周为机场员工进行两次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