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包头市信息 > 详情 返回上页
精湛技艺让五当召文物重获新生
发布日期:2022-01-10 10:12  发布单位:信息督查室  来源:包头日报   点击量:216   [字体: ]  打印保存 


修复好的文物

2021年12月25日,尘封了多年的一批五当召可移动文物,包括唐卡、铜器等102件,经过专业人员7个多月的修复,通过了从北京来的专家组结项验收。

2021年年初,五当召历史上一批损坏严重的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部门研究决定,先对包括一座出自宫廷的泥金工艺坛城和一座1.7米高的胜乐金刚双尊造像在内的77件铜器和25幅唐卡进行抢救性修复。

“这批文物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没有一个是不变形不扭曲的,令人很痛心,这次响应市政府文物保护的决心,对这批文物进行修复,就是为了让它们重获新生。”五当召综合保障中心罗傲特根主任介绍说。

技术人员将102件文物一件件,修漏补缺,恢复原状,修旧如旧,重新焕发迷人的光彩。坛城的修复,采用创新的液压装置进行整形,用橡胶水进行局部的粘合。坛城共分为三层,一层缺失很多,需要进行补配,先做塑型,再用錾刻的方法进行修补,接下来进行打磨抛光,上色清洗,用焊工艺焊出第二层坛城的底座,用画工艺,铁笔画出纹饰,坛城上共有四种颜色,上面画的纹饰,用涂料进行加固,加固后进行补描。文物修复项目负责人肖俊涛介绍:“修补文物工具考究,我们团队根据此批文物特性,自制了40多把粘笔以及补配架。文物上的花纹比较多,做每一个花纹的时候都需要不同的粘笔,才能还原文物原有的图案。”

胜乐金刚采用錾刻技术进行修补,将铜板放在上面绘制花纹,然后进行錾刻。由于破坏严重,需要补配的材料较多,根据对残留部分的分析,发现原材料是紫铜,技术人员裁剪出不同的紫铜材料修补了佛像,胜乐金刚造像,占总体工作量的70%。

唐卡上有污渍,周围的衬布已经糟朽,先进行清洗,唐卡有裂痕,修复技师就在后面附上一块纱布,根据原有的颜色质地进行更换,更换用布是四川云南定制的老布,风格颜色与原来一致。

清画珐琅钟表是皇家赏赐,在修补过程中咨询了故宫钟表部主任王津先生,王先生对钟表的修复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支持和修复建议。据王先生介绍,故宫收藏了几百部钟表,五当召这台清画珐琅钟表和他们都不同,连类似的款式都没有,因此,这台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钟盘是画珐琅烧制,缺失部分手工描画进行修复,钟芯选用清晚期德国生产的配件补缺。

文物的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程,为此五当召聘请了专业的队伍:文物修复专家许正雄团队,用精湛的技艺,专业的手法,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动大手术”,从2021年7月开始,一直修复到12月。

“此次文物修复,遵循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了传统修复技艺,提高了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同时修复团队也给予文物保护的建议,以便文物的长久科学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物管理比较规范,且开展了全面、详细的文物现状、病害调查以及相应的科学分析检测工作。本次保护修复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陈建立教授评价道。

该批珍贵文物具有鲜明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特点,承载着大量历史信息,经抢救性修复已重新展现凝重而悠远的特有文化神采。目前新修复的文物已陆续“入驻”五当召珍宝馆,并将很快与游客见面。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