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8月,《包头市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规划(2021—2025)》印发。按照规划,我市将构建“两城一带七支点”的空间布局,即依托稀土高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小白河地区珍贵的生态和空间资源,建设创新现代城、创新未来城,建设以稀土高新区为核心向东西两侧延伸的“创新发展带”,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金属深加工园区、铝业生态工业园区、九原工业园区、石拐工业园区、土右旗现代工业园区和敕勒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七大支点。启动“创新现代城”“创新未来城”“创新支点”“创新生态”“创新型产业集群”五大建设工程,推动包头市建设成为创新资源汇聚的战略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核心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示范,以及迈向碳中和进程中的先锋模范城市。
◆包头·北京中关村科创基地全面开启包头市“科创飞地模式”
12月22日,包头市政府与北京合作方在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包头·北京中关村科创基地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双方约定,将围绕我市“十四五”“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发展定位,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方向联合发力,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核心环节延伸。同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使北京的科研、人才、资本、信息等优势科技资源向包头市加速集聚。
◆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
12月,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从2018年开始,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启动全面建设工作,建设期为三年,总规划面积38.06万亩,以“高效智能设施循环农业”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核心区设在土默特右旗。三年来,园区先后实施26项重点科技项目,核心区农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超过95%,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5%。
◆浙江大学——北方稀土联合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揭牌成立
11月18日,浙江大学——北方稀土联合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今后,包钢与浙江大学将强力合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地、重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地,推动我国稀土行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全国特种液压泵阀国产化攻关创新联合体在包成立
10月15日,全国特种液压泵阀攻关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理事会在内蒙古北重集团召开。会议决定,为大力推动特种液压泵阀国产化进程,联合国内液压泵阀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单位共31家,组建以北重集团为理事长的“特种液压泵阀国产化攻关创新联合体”,围绕特种液压泵阀该项技术难题组织开展全力攻关。此举标志着我国特种液压泵阀将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包头市首家磁学和磁组件应用院士(外籍)工作站建成
12月下旬,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有限公司引入“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两院院士舒尔德米特建设“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落户稀土高新区,成为我市第一家外籍院士工作站。英思特稀磁将依托外籍院士团队技术优势,重点研发稀土钕铁硼镀层新技术、无重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着力解决制约企业高端产品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难题。
◆国际领先、全球首台套10万吨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落地开工
7月31日,“科技兴蒙”重大项目包钢集团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二阶段10万吨示范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全球首台套固废与二氧化碳矿化综合利用项目,对解决炼钢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及二氧化碳减排有重大意义。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钢渣42.4万吨,同时碳化(封存)二氧化碳约10万吨,并具备年产高纯碳酸钙20万吨、含铁料31万吨的生产能力。
◆“稀土特种钢的研发与应用”等四项重大科技成果代表自治区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0月21—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经自治区科技厅推荐,市科学技术局筛选组织“烧结钕铁硼辐射磁环”“高纯稀土金属靶材”“稀土特种钢的研发与应用”“一体化水下电机”等四项稀土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在本次展览中亮相,代表自治区参加展出。“十三五”期间,我市着力推进稀土产业科技创新,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首台套氢燃料重卡车在包头整装下线
3月1日,北奔重汽集团举行内蒙古首台100KW级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车下线仪式,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步入氢能领域应用新时代。这款重卡由北奔重汽和上海交大共同研制开发,采用北奔重汽生产的新能源底盘系统,一次加注氢燃料可续航350km以上,而且运载全过程唯一排放物是水,绝对清洁环保。
◆全市科技工作者努力拼搏获得多项荣誉
2021年,我市推荐1人获得国家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3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稀宝博为科研人员和一机集团负压救护车研发团队获得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荣誉,23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