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昆都仑动态 > 详情 返回上页
汇集同心合力 更好凝聚共识 ——政协包头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履职工作成果回眸之三
发布日期:2022-02-16 11:02  发布单位:信息督查室  来源:包头日报   点击量:350   [字体: ]  打印保存 

        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成立的初心初衷,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使命职责。十三届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把凝聚共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努力通过政协制度的有效运行,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筑牢思想政治“生命线”

十三届市政协聚焦政协工作主轴、主线和中心环节,引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党建工作引领凝聚,市政协党组成员带头到所联系的民主党派和界别组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重点课题联合调研、重要工作协同推进、重大活动通力合作,引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建立市政协与民主党派沟通联系机制,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作主题教育专题报告、参加集体学习、列席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以党内带党外,以党员带委员,进一步提高了政协党组织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的能力和水平。出台制度落实凝聚。2021年,市政协为更好履行凝聚共识重要职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制定出台了《政协包头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实施意见》,聚焦凝聚共识作为履职中心环节,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政协委员凝聚共识工作、面向社会做好传播共识工作、在广泛团结联谊中汇聚正能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凝聚共识工作的组织保障,确保凝聚共识工作始终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向纵深推进。做实基础强化凝聚,与旗县区政协建立起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市、旗县区政协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共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政协系统党组织携手倡议,让“党员当先锋、委员作表率”成为主旋律,引领社会各界奋战抗疫一线、积极声援助力。

联结聚同化异“智慧线”

十三届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联系广泛的优势,自觉把凝聚共识融入各项履职活动中,在建言成果、思想收获上一体设计、一体落实,以睿智之言、务实之策、创新之举彰显政协智慧。在协商议政中增共识,发挥人民政协身处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优势特色,建立与党政议题同谋划、计划同制定、活动同参加的“三同协商机制”,搭建了全体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等“七大协商平台”,努力在建言资政中不断拓展凝聚共识的深度、在凝聚共识中不断提高建言资政的质量。在民主监督中促共识,精心打造“协商式”民主监督品牌,总结提出“四性五带”工作法,开展多层级、互动式协商监督,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推动作风持续改善。对公交、供热、通信等民生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引导群众自觉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推动改革和发展。在调研视察中建共识,积极通过政协平台汇聚众智、凝聚共识、集聚众力,协助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主席集体视察,始终以“纳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为导向,把“攻坚”的政治责任与“脱贫”的民心所向紧密联系起来,有效推动了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问题的整改落实,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传递了政协温度,彰显了爱民情怀。

构建内联外通“感情线”

十三届市政协把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体现在各项工作中,积极搭建多方聚智平台,不断拓宽多样聚智途径,为社会各界在政协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创造更好条件。合作共事扩大“朋友圈”,有效发挥界别优势特色,在学校、医院、商场等地建立“委员之家”,每年制定《界别组活动计划》,围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重点问题开展调研协商,引导界别委员把聪明才智、专业特长,充分集中到各自所熟悉的领域和最有话语权的问题上,努力在团结合作中与界别群众拉近距离、增进了解、联络感情。互联互动广聚“正能量”,坚持政协专委会与党政部门联系机制,切实落实“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原则,实现与行业主管部门同频共振、聚合发力。畅通“广视角”民意汇集渠道,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人才智力优势,建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市政协应用型智库,形成邀请住包自治区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列席市政协协商会议、参加调研视察和提案督办工作机制,引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自觉服务服从于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团结和谐画好“同心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组织党员干部、政协委员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对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围绕“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建设”等开展视察,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看望慰问民族宗教界人士,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