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与推广并举 科技为我市农牧业插上腾飞翅膀
2020年,我市依据农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提升自主优势品种技术竞争力,引进适宜本地、附加值高的品种技术,推广应用一批农牧业生产者认可的新品种、新技术。
以现有番茄、草莓、玉米、肉羊等优势品种技术为依托,强化新品种的自主研发,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和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组建设施农业、玉米大豆间作、果蔬、肉羊等8个技术团队,大力推广我市自主研发的品种、技术成熟的番茄、草莓、玉米、辣椒、戈壁短尾羊等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应用以及高寒地区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经验,提升包头农牧业影响力。
我市加大与中国农大、四川农大、中国农科院、沈阳农大、华中农大、内农大、西北农林等科研院校合作力度,引进一批专家学者,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一批合作项目,解决现有品种产量效益不高、耕地板结等影响农牧业生产的技术服务瓶颈。
同时,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建设示范基地,通过科研机构试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面推广,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化引领。其中,种植业方面在土右旗打造5处玉米套种大豆、固阳县打造5处马铃薯和5处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设施农业方面在东河区、九原区、固阳县各打造5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畜牧业方面打造肉羊、肉牛、生猪、奶牛示范基地各5处。
人才是科技的助推器,我市整合市、旗(县区)280名农技人员力量,分区域、分行业组建差异化技术指导团队,组织农技人员沉下去、深入田间地头,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农资选用、农机具调配、生产关键环节技术指导等方面开展精细化、全过程的服务,确保及时、到位。
此外,我市还加强农牧民培育,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育设施农业产业工人、玉米马铃薯等大田作物技术能手、牛羊生猪等养殖能人、甜菜高粱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工人、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人员、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年均培育高素质农牧民2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