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永远跟党走’百名记者万里行”大型传播活动报道组记者走进包钢集团和九原工业园区,以直播的形式重温“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红色故事,展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包钢集团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通过深入采访,了解九原工业园区新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
直播地点选在包钢集团会展中心“齐心协力建包钢”展厅。直播过程中,包钢集团职工苏婉莹唱起一段《草原晨曲》,激昂的旋律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那个火红的年代。
“正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才有了今天的包钢。包钢的建设,也体现出中华儿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巨大能量。”直播现场,72岁的包钢集团职工曹凤至在讲述包钢建设史时几度哽咽。
面对“全国劳动模范”、“北疆工匠”等多项荣誉,包钢集团新一代技术工人邢岗不骄不躁。从一线电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直播中邢岗的讲述不仅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折射出包钢集团依靠创新驱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恒心与毅力。
“报道组将包头的首站选在包钢是因为包钢的发展折射出的是包头乃至自治区工业的发展,在建党100周年时间节点上,通过包钢集团的直播可以展现出包头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表达包头人民要用一往无前、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奋战新时代的信心与决心。”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指挥中心副主任赵文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包钢集团老一辈建设者和新一代技术工人的讲述,体现了“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接续与传承。她说:“虽然是端午假期,还是有8万多人次观看了直播,在包钢的直播效果达到了预期。”
作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九原工业园区是包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也是九原区重点打造的经济发展高地。在九原工业园区,报道组记者先后走进明拓集团铬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自治区最大的万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探秘经济效益好、“含绿量”高的“九原模式”,感受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的“九原效率”。
把看上去黑乎乎的精矿、球团变为银色的高碳铬铁、再到大众使用的不锈钢产品,分几步?比头发丝还细的碳纤维凭借什么拥有强劲韧性,实现“上天入海”?在九原工业园区,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项目掀起了它“神秘的面纱”。采访结束后,内蒙古日报社记者薛来说,园区的发展、项目的建设正是包头这座城市“跑起来”的缩影。由过去“粗”、“笨”、“重”到现在“高”、“精”、“新”,通过了解园区这些科技含量高、低碳环保的新项目,让他对“老工业基地”包头如何探寻新发展路子有了全新的认识。
烈日当头,园区里自治区最大的万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骄阳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据介绍,园区为每个项目配备了专职“保姆”,“保姆”负责项目建成前所有协调对接工作。当了解到在专职“保姆”的协助下,该项目仅用了6个月便将10多个手续全部“拿下”,报道组记者纷纷竖起大拇指。通过深入了解园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大家更加深刻感受到在包头“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包头正展现在人们眼前。
据悉,本次活动由内蒙古日报社联合盟市、旗县三级全媒体共同参与报道。报道组深入我区12个盟市,聚焦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成就和典型人物、动人故事,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良好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