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秉承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公安交管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3类问题”,强化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措施保障、机制保障“4大保障”,牢牢把握“畅通、安全、服务、民生、平安”5个着力点,用“片刻不能等待、片刻不能迟疑、片刻不能懈怠”的工作精神,强力整治制约公安交管事业发展、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顽瘴痼疾,优化完善管理服务措施,实现帮办一批为民实事、建设一批民生工程、落实一批重点任务、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完善一批政策措施、建立一批长效机制“六个一批”工作目标,相继出台55项工作举措,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着力打造安全畅通交通环境
推行“交通严管日”集群整治工作模式,实施“全警下基层”“领导下一线”等举措,建立“四级包保责任制”,支队机关和大队部210名警力下沉增援路面一线,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分别提升35%和56%。加强交通拥堵点位排查治理,排查交通拥堵点位27处,综合运用优化信号配时、科学渠划路口、合理组织交通等方式,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3%。优化道路沿线信号配时,对青山路沿线学校实施“四位一体、联动护学”模式,平均通行时间缩短7分钟。施划黄色“文明安全停车线”、红色“行人等候区”等标志标线832个,改造中心隔离护栏3.5公里,引导非机动车和行人文明停靠等候,路口秩序得到有效规范。更加注重宣传引领作用,用“多宣传、多普法、多提醒、少处罚”体现执法温度,“全警发、全网发、全城发的宣传效应”逐步凸显,制作交通宣传作品268个,累计推送54万余条;创新推出“随手拍”交通违法举报做法,“你来拍、我来管”,轻微和首次违法免去罚款和计分处罚,警告20.6万条(人);吸纳物流、公交、外卖等新业态从业人员560人组建“包头义警”,做文明出行的示范者、宣传者、服务者、捍卫者,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交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创新骑手管理措施,为全市骑手粘贴“骑手管理编码”,实现违法平台预警、交警现场处罚的联动模式,精准打击快递外卖行业野蛮骑行行为。
着力增强交通安全防控能力
秉承“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强化前端整治,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747处。将6.9万辆重点营运车辆、8.9万名营运驾驶人以及35家危险品运输企业、1835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按照警务区包联方式,已排查梳理重点企业651家。充分运用“贴条、立杆、封口、安灯、装带”道路安全隐患“7+6”微治理模式,对全市1131处道路实际安全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坚持农村牧区管控不放松,依托39个乡镇建立交管站、531个行政村建立劝导站、1100名“交通安全劝导员”,夯实农村牧区道路安全管理基础。针对“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清雷”“猎鹰”“零点”等集中行动全方位加大打击力度。打造“零酒驾”单位、街区20个,深入推动“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社会共识建立。以数据为支撑,精准打击“五类重点车辆”,查处“失驾”违法97起。截至目前,全市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4.26%。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市96个网点均可办理各项车驾管业务,先后将48项业务权限下放到各交管大队、智慧岗亭、边远旗县大队;今年以来,将非营运小、微型普通载客汽车转入、出租车更新注册登记业务、3.5吨以下轻型、微型载货汽车注册登记3项业务下放10个交管大队和4个交管社会服务站;在原有上百个车驾管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在3处报废企业、1个银行网点、1处保险公司新建服务站,全力打造城区车驾管业务3公里的服务圈。优化“一次办”“网上办”“全时办”“上门办”,加强警企、警保、警邮、警银、警医合作,拓展体检、证照上传税收等自助业务;打造线上业务审核、归档、邮寄,驾驶人审验教育、满分教育网上学习“一条龙”式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快速办理常见车驾管业务;开通老年人服务窗口、“办不成事”窗口、推广交管“12123”语音服务平台,破除服务阻碍隐形壁垒;推行六日不休息全天办理车驾管业务、打造无人车管所、“流动车管所”,满足不同人群时空需求;强科技支撑,构建“一中心、三平台、五大系统”为一体的现代化车驾管管理体系,对全市25个机动车检验网点、上百个车驾管服务网点,进行全时空、全地域的智慧监管;完善人脸识别服务系统,有效杜绝非法中介;构建窗口单位服务评价系统建设,确保各项服务优质落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共收集意见建议16条,为包钢、北重、一机等大型企业提供“一对一”运输保障服务,仅办理通行证一项为企业年均节约物流成本近1300万元。推广“企业微信群”“城交工作群”“社区微警务”“共享单车管理群”等经验做法,主动问需于企,为企业和来包投资商提供“管家式”的车驾管服务。建立企业微信群45个,吸收企业521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15个。解决温州商会、河北商会、东北商会各类企业车辆通行问题,优化企业周边交通组织、增设交通安全设施,办理重点车辆禁行路段电子通行证1.4万辆次。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问需于民。通过“领导服务挂钩包联重点企业”、召开恳谈会、“全警恳谈访民情”、“24小时警局”等,网上网下全方位、多角度开门纳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38类198条,积极回应群众对新时代公安交管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用好用足122接处警“两级”回访模式、“舆情回访”机制,形成“收集汇总—分类研判—网情快处—督办回访”四步闭环网情处置机制,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解决停车难问题。通过科技手段应用,在包头市二医院、包钢医院等推行“限时停车”“立体停车”等道路停车新举措,激活了医院周边停车资源“微循环”,提高道路停车泊位周转率,有效缓解停车矛盾。通过协调住建部门降低路缘石、导改盲道等举措提供停车位施划空间,已新增施划停车泊位1.8万个。升级管理服务。打造交通事故远程定责2.0升级版,实现线上处理、视频定责、警保联动,实现3分钟撤离现场、10分钟内网上结案,为人民群众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包头市公安交通司法鉴定中心作为自治区唯一一家公安交通类刑事技术机构,顺利通过公安部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联合组织的能力验证,专业化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聚焦群众关切。在全市118所学校、幼儿园推广“四位一体”护校管理模式,打造平安畅通校园;增加摩托车考试报名受理窗口和考试场次,满足群众考试需求;对全市1173处监控设备进行排查,对17处不合理的设备进行整改;群众哪里有需求,包头交警就在哪里,今年以来,为人民群众开辟“绿色通道”、“生命通道”75人次,救助“火情”“险情”17起,帮扶、救助危难、困难群众210余人次,收到锦旗、感谢信42面(封)。
着力推动平安包头建设
突出显性用警,依托28处交通智慧岗亭开展巡逻管控,第一时间发现、处置街面交通和治安案(事)件,月均接处治安类警情100余起。推行“养犬助警”,为日常巡逻防控、反恐处突、刑事侦查、治安管控、新业态交通管理等公安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强化前端感知,为35台公交车安装云眼卫士,实现对车载人员、体温、车辆运行的信息多维度采集,5月底完成了对全市1200辆公交车、5600辆出租车安装任务。一季度,参与处置刑事治安案件、民事纠纷、救助等警情410余起;破获涉毒案、诈骗案、盗窃案等各类刑事、治安案件17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3名,协助抓获跨省市刑事在逃人员5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包头交管支队将始终坚持“交管为民、民生交管”理念,一步一个脚印把道路交通安全守护好、把创建文明城市完成好、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好,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