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人才强市战略,围绕打造“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工作部署,突出需求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建设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劳动者大军,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技能人才保障。
夏日炎炎,在一机集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火热的学习气氛堪比室外的气温。记者在现场看到,实习操作工们正在和赵晶、于庆峰等国家级技能大师学习花键轴特征建模。据了解,像这样的理论加实操学习活动,每周都要进行三次。
“通过在大师工作室的实习,可以帮助我们将大师的这些工艺方法和绝技绝活与之后工作结合起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总结提炼出更加先进的工艺水平。”一机集团第四分公司职工李青卓说。李青卓是刚入职的大学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他在一机集团找到了日后努力奋斗的方向。
而国家级技能大师于庆峰告诉记者,正是在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新老两代员工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在为企业培养和储备技能人才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
“拿核心产品零件来说,我们原来的生产周期可能是2个月,现在只需要2周就能从原材料制成成品。”于庆峰说。
除了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外,我市还通过建立技能激励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米瑶介绍说,为支持广大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强化技能价值的激励导向,我市对取得初、中、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分别给予1000元到5000元奖补资金。上半年,全市共有6863名企业职工享受了这一利好政策。
北重集团职工门立宝就是这一激励政策的受益者。前不久,他考取了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了5000元的奖励。“作为一名技术工人,这项政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鼓舞,也不断激励我提升技能等级,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中的中坚力量。”门立宝说。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截至六月底,全市累计开展补贴制培训5.5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1%,其中:重点群体培训2.96万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857人,企业职工在岗转岗技能提升培训1256人,以工代训2.38万人,支出技能提升专账资金3441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新领域、新业态中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推进技能人才的评价和改革制度,鼓励企业自主开展人才评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包头市真正打造为工匠之都。”米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