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2013年昆都仑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2-03-18 09:35  发布单位:昆区政府办综合室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15021   [字体: ]  打印保存 


 

——20121218日在昆都仑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张玉伦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于200712月选举产生,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区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等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区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采取了一系列解近忧谋长远的有力举措,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冲击,全面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先后荣获中国商业地产最具投资潜力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治区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为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接近1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3885亿元,年均增长17%;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5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86.4亿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37亿元,比2007年增加201亿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450亿元,五年累计超过1660亿元,年均增加63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包头市各旗县区首位、自治区前列,中心城区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得到全面体现。

(二)产业发展快速协调推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由2007年的0.05:57.87:42.08调整为2012年的0.3:50.54:49.16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发展,我区已经形成了钢铁、稀土、不锈钢制造等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与此同时,借助包头市调整旗县区区划的有利契机,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取得重要进展。金属深加工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发展空间拓展为37平方公里,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规划环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获准通过,先后被评为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稀土钢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有效提升,经三路、经四路、纬二路、西哈公路、敖包路、经七路竣工通车,天然气环城次高压管网全线贯通,5公里雨污水管网铺设完毕,经一路、纬三路、展业路等道路启动修建。园区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加快,华业特钢100万吨不锈钢异地搬迁、吉宇钢铁200万吨技改扩能、大安钢铁100万吨特种钢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直径100mm无缝钢管生产线、大型变压器制造、新舜太阳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宇之源太阳能、上润精密仪器仪表、美国肯纳金属煤机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新引进的广东富华车桥、弘鼎彩涂板及镀锌板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实施,区属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深化与包钢的互利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总投资260亿元的包钢550万吨稀土钢板材项目落户我区并顺利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实现300亿元,将极大地带动和加快区属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必为我区做大做强钢铁及其精深加工、不锈钢和稀土等优势产业注入动力。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经形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良性互动的服务业体系雏形,以大型百货、综合超市和专业性市场为主体的商贸业态进一步完善。包百、王府井百货、神华国际城、苏宁电器、海德酒店等重点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企业持续繁荣活跃。万国际酒店、东方红商业广场、恒隆都市豪庭、东源国际大厦等一批商业项目相继建成,维多利商厦、颐高数码等知名商企入驻我区,金融文化中心、茂业天地、新阳光国际城、银河线等城市综合体启动实施,沿钢铁大街中央商务区已渐成规模,集聚辐射效应不断增强。友谊蔬菜批发市场、甲尔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生活性物流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华蒙钢铁物流中心新奥蒙华物流园、中石化包头分公司泰信油库等现代物流企业在稳健起步中加快发展。2012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4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全面实施。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确权发证阶段。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协调和服务包钢辅业改制,成立了内蒙古包钢西北创业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构建起了改制企业经营管理新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成功举办了南京招商项目推介会、包头首届钢铁精深加工(不锈钢)产业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参加了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和中国第五届民族商品交易会,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引进自治区外(国内)资金40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9亿美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2.2倍和2.3倍。

(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先后建成包头乐园、雪鹿啤酒园等重点景观工程,完成了友谊大街、团结大街等50余条道路改造和256万多平方米人行便道硬化工程,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9.43平方米。实施了主要道路两侧和重要节点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3平方米。不断加强禁牧禁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强化对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推动大青山生态应急水源工程加快建设,实施完成大青山南坡21600亩绿化任务;以荒山治理、生态修复及保护性开发于一体的天龙生态园建设已见成效,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建成滴灌节水工程3600亩。总投资10.4亿元的昆河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8.6公里水利工程全线贯通,6公里景观工程建成使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实施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累计治理改造旧小区102个,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02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建成廉租住房1566套、公共租赁住房1931套、经济适用住房3535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5946户。特别是,作为包头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主战场,历时三年,举全区之力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贸市场、户外广告、餐饮和五小行业等多项创卫整治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高标准地完成了全市50%以上的创卫迎检任务,为包头市顺利摘得国家卫生城市桂冠做出了突出贡献。

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开创新局面。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攻坚克难,全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五小行业燃煤设施整治、清洁能源替代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结合包钢新体系项目建设,关停、拆迁了各类落后产能企业120余户。以成功承办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现场会为契机,多措并举,承担全市三片两线环境整治近60%的工作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我区负责的91户企业中,已完成整治企业36户,正在实施整治企业21户,切实发挥了中心城区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城乡统筹一体化加快发展。编制完成了昆都仑区空间布局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昆都仑区南部区北部区卜尔汉图中心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全域开发、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北开南拓西进战略深入实施。北部区城市化改造有序推开,三森建材城、居然之家、新东方汽车城投入运营,甲尔坝商场、新城村村民安置楼、亿正国际中心等项目加快实施。南部区建设初具规模,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保利·拉菲公馆、东亚·世纪城、京奥港·帝景、华发新城等一批现代化商住项目陆续建成,保成上元名府、恒大名都、中冶世家等项目加快建设。西部区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卜尔汉图中心集镇总投资5.6亿元的61栋安置楼验收合格,正在组织包钢尾矿坝周边五村村民搬迁入住,目前已搬迁村民1600,完成整体搬迁量的75%;哈德门村1800亩高效农业园和卜尔汉图嘎查300亩设施观光农业园进展顺利,分别建成温室大棚20栋和64栋;昆河东岸保利香槟湾、东亚香堤丽舍、昆河一号等五个商住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全面落实,累计为群众兴办的85130项好事实事取得实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14%的年均增速,2012年预计达到37452元和15559元。三个1000工程深入实施,社区干部补贴达到人均每月1534元,累计为区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补贴养老保险395元;建成300平方米的两室用房64个,达标率90%。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462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739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1500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0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7226人,其中农牧民参保11535人,累计为3270人办理了领取手续。将五七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为3984五七工累计发放养老金7109万元。按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每月达到1800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155048人,累计为19700人报销医疗费用5000余万元。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08元,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8.8%。关注困难群体,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提高至505元,累计发放低保和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4亿元。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培训助老服务员140名,为72个社区和6行政村的640余名低收入空巢老人免费提供保洁、代购、精神慰藉等多项入户养老服务。选择条件成熟的社区,先后建成集膳食供应、生活照顾、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日间照料中心19处,有效缓解了空巢、病残和孤寡老人的日间托养难题。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大区实力不断提升,全区已形成各类科研机构11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民营科技企业32家、各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储备科技专家316名。累计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88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科技项目162项,科技创新对促转型、调结构的带动力持续增强。全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协调快速发展,建成自治区级、市级示范校、实验校36所,自治区优质高中3所,新建和平中学、和平小学、蒙古族学校投入使用,中高考成绩连续五年领跑全市,全区基础教育水平稳居自治区前列,部分指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首批两基达标区(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投入5.69亿元,提前一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了60所学校106个单体46.9万平方米的校安工程;组织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区61所公办中小学现代化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街镇综合文化站15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86个,社区图书室56个,草原书屋”24个。每年组织开展魅力昆都仑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元宵节花灯展等系列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培育了魅力昆都仑品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建成包头花苑、包头乐园、昆都仑水库旅游风景区等文化产业集聚区。

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国情国力调查和统计工作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被自治区评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五星级达标示范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包头市历次迎接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主力军作用,为包头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作出突出贡献。积极应对黄河3号洪峰险情,临危受命、迎难而上,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包钢尾矿库及中慧钢铁11万千伏高压供电线路3.84公里防护工程、黄河3.6公里防洪堤坝工程(打不素至兰贵窑子段)和哈德门滞洪东堤3公里护堤工程建设任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军政军民团结,三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区称号。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医疗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累计建成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2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在各街道和嘎查村实现全覆盖。档案、志史、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有了新发展

(八)社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高度重视并加强信访工作,着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五年累计投入7048万元专项信访资金,成功化解1000余件信访案件,群体性上访持续下降。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创新维稳工作模式,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制定重大政策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做到先期评估、先期预防、先期化解,实现由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深入开展平安昆区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初步建成街面巡控网、城边村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强化群防群治,加强校园周边、商圈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建立起战训结合应急处突机制,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有效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社区信息化投入力度,在城区所有社区全部配备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包头市率先实现信息化建设全覆盖的城区。开通自治区首个社区便民服务热线“12349”,为居民提供即时个性化服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依托公安专网建立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信息进行了社会化采集。积极推进精街道、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准备工作,结合基层两委换届,依据地区发展实际,将城区108个社区调整为72个,有效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积极推广使用社区矫正GPS定位管理系统和法律援助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对社区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水平。组织推行社会管理四化建设、一网三联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制和社情民意开放式沟通管理模式等措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更加务实长效。

(九)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本届政府履职以来,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五年累计办理自治区、包头市、昆区三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27件,办结率100%。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开展了全区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清理确认工作工商、税务、交通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和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依法行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五五六五普法规划。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强化执行力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做好财税增收节支工作,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工作问责、跟踪问效制度,不断完善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规范和完善区政府议事规则,凡属重大问题都提交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讨论研究、民主决策。办实、办好政府热线,累计办理各类来电、来信共7183件(个),办结率100%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源头治理,规范资金运行,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效预防和杜绝各类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继续压缩经常性项目支出,严格控制三公费用。扎实开展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没有出现任何违反规定和要求的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自治区科学发展先行区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城区竞争力日益提升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区政府一班人做到了立足长远打基础,着眼未来谋发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加快推进转变发展方式步伐,积极面对矛盾凸显的社会环境,坚决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五年来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全市大局和我区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下大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的辉煌业绩,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开启了富民强区的崭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全区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单位和企业,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昆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集群化发展相对缓慢,区属工业支柱项目不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现有城区布局、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及各类要素集聚,城乡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任务繁重;广大群众在住房、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多,对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自身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区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把全面建小康社会推向深入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必须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区战略,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加快建成自治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新一届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提升、五个转变、六大工程”以及实现“五个加快、五个包头”的工作总布局和总要求,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与质量,显著增强金属深加工园区的综合承载力和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带动力,加快推动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切实提升城区品质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城区特色和综合功能,加快推动城区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幸福感,加快推动发展取向由更多地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转变。使地区竞争力更加雄厚,发展环境更加优良,城乡建设更加协调,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扩展提升增量和调整优化存量并举,构筑一强一优一基地。围绕包钢新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钢铁精深加工和稀土钢等普特钢产业。按照高起点、大产业、高品质、大潜力的原则,在金属深加工园区建设中贯穿超前谋划、明确定位、完善机制的思路,通过抓好抓实园区的规划建设,形成特色品牌集中、特色产业集聚,体现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环境优美、提档升级,服务优良、功能完善的优质生态工业园区,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着力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依托我区良好的商贸业发展基础,构筑一个中心。以集约型、高密度开发为推进方向,以商务楼、城市综合体、区域性功能设施板块为特点,培育形成楼宇经济增长极。推动集中服务和分片布局相结合,引导区内外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我区,培育形成金融服务业增长极。集中力量把钢铁大街尽快打造成我市名副其实的中央商务区,同时科学整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物流资源,培育形成物流服务业增长极。通过以上三大引擎将我区打造成为服务本市、辐射周边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战略和中心城区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打造一河一带四区新格局。继续实施昆河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昆都仑河的防洪能力景观效果,把昆都仑河两岸建设成集休闲、生态、娱乐为一体的滨河景观区。结合尾矿坝周边移民搬迁工程、G6高速北出口城边村改造和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将昆都仑北部地区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示范带。把昆都仑北部区从东至西依次规划建设成商贸服务区、现代物流产业区、都市有机特色农业区和食品加工区。

——着力加快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强化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力,加强待开发区域的城市设计,建设一批体现昆区特色、具有现代气息的标志性建筑组群,塑造城市新形象。不断改善城区居住条件,继续投入资金对旧小区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供热二次管网改造、排水管网改造以及硬化、亮化、美化改造。切实提升城区承载能力,加快北部区四横六纵、南部区三横三纵路网建设,构建城外成环、城内成网、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的城市交通新框架。坚持建管并重,健全管理机制,组织建设城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提升城区精细化、科学化、法制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大青山南坡绿化、荒地荒坡生态治理、植树造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使大青山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得到妥善保护,显著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积极贯彻集约发展、清洁发展方针,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全面完成三片两线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扎实做好节能、节水、节地等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的目标。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积极推进公共设施、公共财政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治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竞争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城区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居的社会环境,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力争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

(一)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用规划促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经一路、纬三路、展业路等主干路网修建,统筹推进给水、排水、天然气、供电、通讯、供暖等配套设施完善,实现各类配套设施集约高效利用。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借助大青山生态应急水源工程,加大协调运作力度,推动实施引水入园工程,缓解工业用水紧缺制约。抢抓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政策机遇,策划、包装一批精品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政策和资金支持。盘活园区存量土地资源,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增强园区造血功能。优化园区管理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完善入园项目推进落实机制,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在增量中调整结构,在转型中优化升级,加大园区选商引资力度。围绕钢铁、不锈钢、稀土等主导产业,着力抓好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和关键缺失环节配套产品招商,发展壮大钢铁精深加工和稀土应用等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全力支持包钢新体系项目建设,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围绕包钢综企、西北创业等大企业上下游产业提供协作配套,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包钢稀土高科新建的稀土焙烧中心、萃取中心和处理中心等项目,不断延伸稀土产业链条,提升稀土应用产业发展层次,做大稀土产业功能区。借助华业特钢100万吨不锈钢异地搬迁、大安钢铁100万吨特种钢、吉宇钢铁200万吨技改扩能、神润电梯导轨、鑫恒煤化工公司汽车配件等重点项目的有序实施,着力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非资源产业比重,加快上润精密仪器仪表制造、美国肯纳金属煤机制造、广东富华车桥、江苏新达热计量表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谋划和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抓紧实施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园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出台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和考核办法,责任落实到岗到人针对园区内企业工业垃圾无序堆放、门前三包责任不落实、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及路面随意抛洒等突出问题,联合交警、城管、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违规企业依法严厉打击并责令限期整改。以三片两线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按照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的工作思路,在年内努力完成好剩余40两高企业整治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煤炭等散体物料货场扬尘的整治力度,务求见到实效。分步骤、有计划地对园区道路两实施绿化、美化和亮化,不断提升园区绿化覆盖率和现代化气息,逐步建设形成规范有序、清洁美观的园区新形象。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构筑服务本市、辐射周边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精心打造钢铁大街中央商务区,完善和提升包百王府井和神华商圈服务功能,加快茂业天地、新阳光国际城、银河线、维多利摩尔城等项目实施进度。坚持以存量促增量,全力推动市委、市政府现址及钢2224街坊开发改造。进一步优化楼宇招商机制,加大楼宇招商力度,力争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和新型业态落户我区,加速资金、信息、决策、研发等要素在我区的集聚,不断提升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健全社区服务网络,规范和引导家政、养老、托幼等便民服务业有序发展。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以金融文化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区域总部,积极发展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配套发展会计、评估、经纪、咨询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发挥我区独特的区位、交通、钢铁产能优势,以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和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实现现代物流业与钢铁、不锈钢等主导产业的联动发展,支持和推动华蒙钢铁物流中心、新奥蒙华物流园、东宝现代物流园、闽港源顺物流园中石化包头分公司泰信油库等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建成辐射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化工物流基地。继续加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度,实施友谊蔬菜批发市场信息化改造和甲尔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改造,促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健康发展。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立足于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总结和推广甲尔坝村集体经济模式、新城村整村开发模式、和平村连片开发模式的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充分发挥甲尔坝村、和平村等城乡一体化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亿正国际中心、甲尔坝大厦等项目加快实施,有序推进北部区城市化改造进程。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卜尔汉图中心集镇排水、热力、电信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有效提升中心集镇承载能力,年内完成包钢尾矿坝周边五村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巩固和深化南部区城市化改造成果,继续实施华发名流置业、中冶世家等商住项目,加快发展阿尔丁南大街周边现代商贸服务业,不断完善南部区生活居住、商务办公和文化休闲功能。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强化农牧业科技服务,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等集成推广力度,提高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按照接二产、连三产发展思路,推动农牧业与绿色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旅游业联动发展。发挥近城优势,在乌兰计二、三村、哈德门村、卜尔汉图嘎查等城郊地区,依托哈德门村1800亩高效农业园和卜尔汉图嘎查300亩设施观光农业园等项目,加快发展以绿色果蔬生产、花卉种植、特色养殖、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农牧业,建设都市有机特色农业区和食品加工区,提升种养业经济效益,促进农牧民多渠道增收。

(四)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大青山南坡绿化二期工程1500亩建设任务。加大对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私挖滥采行为,巩固生态恢复治理成果。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确保围封禁牧工作不松劲、不反弹,实现草原生态体系持续恢复。全力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年底达到包头市环保模范区创建要求。继续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落实和考核工作,加大对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各领域的经常性节能减排检查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用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建设。严格遵循包头市出台的城市重点区域规划设计方案,重点推进钢铁大街沿线、阿尔丁南大街沿线和昆河两岸的城市建设。通过超高层地标、主要高层建筑和底层标志性建筑的有序实施,在钢铁大街中央商务区沿线建设形成错落有致、收放有序的城市天际线。从开发控制、开放空间及建筑指引三个层面入手,突出南部区今后发展的灵活性和操作性,在阿尔丁南大街沿线发展形成文教科研和商贸混合区。抓紧完成昆河综合治理二期景观工程建设,加快昆河东路(北延)征拆进度,推动保利香槟湾、东亚香堤丽舍、滨江国际等商住项目有序实施,积极帮助和协调华业特钢旧址尽快启动开发,逐步将昆河打造成集工业文化、草原文化、移民文化于一体的景观绿廊,不断激活城市灵气,进一步增添城区魅力。

加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施5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小区供热二次管网和3公里排水管网改造。改善提升5个小区物业管理。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内建设400套经济适用住房和260套公共租赁住房,分配300套廉租住房,为800户廉租家庭按时足额发放租金补贴,妥善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市府东路、莫尼路、三八路、沼潭西路等6条道路两侧实施绿化、美化。加大以完善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西打通黄河大街并延伸青山路对昆工路、民族西路5条道路实施道路拓宽、路面修补等综合改造,着力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和落实好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综合执法、环卫、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巩固和扩大创卫成果。集中力量开展建设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力,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拆迁改造区域的综合整治,坚决制止和依法打击未批先建、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更加关注人性关怀和诉求回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助推城市管理向更加精细化、科学化迈进。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探索国有资本运营途径,不断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举债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巩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成果,健全完善激励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继续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重点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帮助中小企业争取融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机遇,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金、技术和人才转移,在引资引智上力争取得新实效。积极参与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自治区西部经济区建设分工协作,推进优势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接,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化发展相结合,坚持把招商引资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实施定向定点定位招商,有目标、有标准地选商、择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以神润高新材料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年内建成园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承担上级科技项目,引导和推动企业拓展与区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领域,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六)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为人民群众兴办1018项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好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完善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促进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严格落实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惠牧政策,增加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加强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项目建设拉动就业、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岗位扶持就业、加强培训提升就业等形式,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全年实现新增就业8000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3000,确保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审查工作,确保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群众实现老有所养。继续按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投入500万元救助特困群众。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支持鼓励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落实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年内建成包钢实验二小分校、蒙古族幼儿园分园,实施完成包钢十五中、铁路第三幼儿园扩建工程,启动建设团结幼儿园和新光幼儿园。选拔引进优秀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大、做强教育强区品牌。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完善一区两馆、一街镇一站、一社区(村)一室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以文化促文明、以文化促和谐。依托昆都仑河、昆都仑召、石门文化等基础条件,进一步发掘城区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

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依法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双拥模范区创建成果,支持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统计工作,好档案、民族宗教、志史、扶贫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体制,健全机制,优化模式,完善措施为重点,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

全面推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社区工作上下对接、社区干部分层管理、社区财务独立核算、社区经费确定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精街道强社区管理体制。通过成立社区党委(总支)、完善社区服务站、规范社区居委会,搭建起一委一站一居工作格局,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帮助反映和协调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科学整合社区资源,将社区管理及服务等各项业务集中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受理,努力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便民服务。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依托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综合数据库为支撑、渠道界面统一、覆盖社区各类服务业务的综合信息平台,使居民能够尽快享有一网式一线式的信息化服务,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就业、企业转制等方面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大民间融资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债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突出抓好前置准入、决策评估和事后问责三个环节,推动社会矛盾防控和化解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投入2000万元逐步建成覆盖全区社会面的视频控报警联网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提升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加大案件侦破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安装、消防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争创国家和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健全完善应对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和水

平。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为目标,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健全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考评制,使各项工作责任有主体、实施有监督、结果有考核。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推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

  坚持高效理政。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谋大事、抓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上。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一站式办公投资绿色通道等审批形式,尽快启用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行网上办公和网上办事,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

坚持务实勤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自治区、包头市的政策走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主动积极应对,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得民心、顺民意的工作。继续办好政府热线,服务广大市民。大力倡导知难而进、埋头苦干、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

坚持从严治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全区各部门、各单位高效服务、主动协调、团结协作、快速应变的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各位代表,我们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自治区科学发展先行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片两线环境综合整治:指对主城区的包钢厂区、火车站南、昆区金属深加工园区三片区域和110国道、210国道沿线的钢铁、稀土、建材(含水泥粉磨站、搅拌站)、化工、铸造、煤炭储运等企业,进行就地改造、异地搬迁、关停转型等综合治理。其中昆区承担的一片一线(即金属深加工园区片、110国道沿线昆区段)环境综合整治区域共涉及两高企业91户,占全市159户的57.2%

2. 社会管理四化建设:街道社会管理综合化、社区社会管理自治化、社区社会管理特色化、社区社会管理社会化。

3.“一网三联一网指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网。三联指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司法行政联勤联动。三调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心理调节

4.“三个提升”:提升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

5.“五个转变”:产业定位由老工业基地向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城市功能由相对单一的工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动力机制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取向由更多地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转变,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6.“六大工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程,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工程,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工程,文化大市建设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7. “五个加快、五个包头”:加快经济建设,建设富裕包头;加快政治建设,建设法治包头;加快文化建设,建设文明包头;加快社会建设,建设和谐包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包头。

8.北部区四横六纵路网工程:“四横”:即兵工路、青山路、莫尼北路、文化路(民族东路至昆河东路)。“六纵”:即昆北路、昆河西路北延至110国道、民族西路、林荫路、白云路、三八路北延至青山路。

9.南部区三横三纵路网工程:“三横”:即黄河路(白云路至昆河东路)、昆工路(昆河东路至白云路)、站前路贯通至白云路。“三纵”:即昆河东路(友谊大街至南绕城)、昆河西路(打通至南绕城)、林荫南路贯通至站前路。

10.视频巡控报警联网系统:应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巡控及报警技术手段,对重要机关单位、全区重要路段和主要道路路口、治安卡口、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重要交通枢纽、大型公众聚集场所以及治安管理重点难点区域的治安动态情况进行实时巡控,利用监控图像资料,为查证犯罪提供线索。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