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深化改革 > 详情 返回上页
我区创新实施“四个三”工作法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区样板”
发布日期:2024-04-22 15:07  发布单位:区委改革办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472   [字体: ]  打印保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年来,我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赓续传承“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血脉,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和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全区80万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发展中继承,在发扬中奋进,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走出了工业老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新路子,成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实干担当打造了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昆区样板”

    一、“三个强化”深化党的领导,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一是高位推动,强化政治自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将贯彻落实主线和抓好民族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项目,2023年,区委常委会6次听取民族工作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情况,有力带动各级党委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结合“一周两月”,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民族工作专题学习360余次,印发应知应会手册、海报1万余份,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17万人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必修课,与主题教育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和运用转化,主体班次安排课时比不少于10%。区委理论中心组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专题研讨。区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邀请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赵景华讲授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有关内容。

    二是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责任制、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建立联席会议、日常调度、督导考核、跟踪问效、总结报告等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制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新征程上走在前作表率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工作措施》,具体明确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11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的61项举措及加快向全国千亿级县市区100强迈进明确具体举措。

    三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区级层面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作为领导小组会议重要研究事项。不断健全完善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工作机制,从机制上形成落实民族工作的合力。镇(街道)层面,各镇(街道)党委均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并兼任统战委员,配齐15个街镇统战委员和110个社区(嘎查、村)民族工作助理员,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将工作力量延伸至最基层。

    二、“三大工程”增进文化认同,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一是用好文化资源,实施文化主题工程。深入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和“两个打造”,歌曲《印象乌兰计》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2023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作品,并荣获二等奖、优秀组织奖、优秀词曲奖。摄影作品《醉香草原狐》在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出并荣获“天鹅湖典藏奖银奖”。《友谊十九小区第775次升旗》报道获“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北疆新实践”短新闻大赛一等奖。《到草原来看我》被文旅厅选为形象宣传片主题曲。国画《远望》《山乡新貌》荣获“写生内蒙古”美术作品展铜奖和自治区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8幅作品入选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篆刻作品展。精心筹划“昆都仑区作家北疆行”文学主题活动,先后走进纳林湖、黄河谣、白云鄂博和石拐进行采风,刊发“北疆纪行”主题专栏,刊登散文21篇、诗歌41首。

    二是用好红色资源,实施文化凝心工程。深入包钢采访先进人物、组织故事分享会,编排以“齐心协力建包钢”民族团结历史佳话为题材的《铁流映初心 照耀包钢娃》儿童舞台剧,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老报刊展和红石榴宣讲比赛,组织红石榴理论宣讲队为街道社区干部群众讲解“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团结进步故事1200余场。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法比赛、成语大会等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开展主题活动2410余场,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三是打造媒体宣传矩阵,实施“互联网+”工程。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知识竞答活动。在公园广场、社区等空间设置主题小品景观、文化长廊等42处,在主干道设置电子屏、横幅等宣传内容600余处,让各族群众抬头可见、随处可学。在网站、“爱我昆都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推出道中华政策解读、“石榴籽”微课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信息3000余条。教育系统深度融合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制度育人资源,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红石榴家园”更加温馨》等15篇稿件在《人民日报》等平台刊发。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获评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三、“三个样板”引领共同富裕,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一是聚力答好经济发展之问,为加快项目建设打造新样板。坚持将所有改革发展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推动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2023年,昆区以“两新”导向、增量意识为牵引,把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和新增规上(限上)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和全市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绿色硅都”等重点任务,引进人民控股10GW复合金属电池等项目184个,实施通威三期、北方稀土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6个,完成投资342.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户、同比增长100%,新增限上服务业和贸易业企业56户、同比增长107.4%。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会上连续两次荣获小组第一。投资15亿元的昆之道新能源废旧叶片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得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在发展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是聚力答好融合发展之问,为提升城乡面貌打造新样板。重点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入手,深入推进各族群众共居共享品质城市建设。新扩建6条道路,铺设各类管网近52公里;推进74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C级、D级经营性自建房整治率达100%,提前1个月完成“夹心房”征收任务;清理整治城市“六乱”1.5万处,新建改建一批口袋公园、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2%,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昆区的城镇化达到97.02%。

    三是聚力答好民生保障之问,为优化生活品质打造新样板。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下力气办好各族群众上学就医养老等民生实事。全面兜牢民生底线,及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近2000万元,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打造教育高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双减”工作成效显著,中高考各项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市;加大教育投入,实施24项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推进“互联网+”智慧教育建设,获评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8个样本城区之一。全面打造医疗高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社区(村)全覆盖。率先推出“嵌入式”养老服务,成立全市首个医养战略合作联盟,钢36社区、钢38社区获评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全面推动文化建设,投用城市文化中心,升级15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4个“群星小舞台”和“文化惠民超市”,交响序曲《大河之声》荣获“萨日纳”音乐创作奖,公共文化设施线上线下平均服务达到100万人次以上。

    四、“三个维度”拓展创建内涵,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一是全方位推进“三项计划”,构筑互嵌式民族团结幸福家园。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落户等管理服务,发挥“红石榴”就业服务站作用,开展“春风行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7461人。打造市级创业园孵化基地20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14042人。围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青听”为主题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17次,连续三年开展“六一微心愿”“金秋助学”“爱心筑梦”等主题活动,解决各民族青少年心愿435件,为困难少年送去社会各界的关爱。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文体旅融合+”模式,坚持“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富农”,发展“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把各族群众文化、历史记忆融合到旅游产业中,打造“印象乌兰计”文旅品牌,建设富含民族团结进步时代内涵的文旅村庄。乌兰计三村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打造了啤酒公园、印象乌兰计、昆河音乐节等人气旅游景区,以“文体旅商融合+”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是以“齐心协力建包钢”为主题,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总结形成阿1社区“三基地五阵地”、内科大实验学校“融·和”培育模式、钢三小“石榴籽”百节微课、友谊19社区“五心五家园”、钢38社区“1234”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形成示范点位46个。加强典型培树,发挥阿1社区李翠兰“李书记热线”、友谊19社区吴秀凤“小巷总理”、东友谊22社区“郭孝红工作室”等品牌引领作用,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效。以宣传“齐心协力建包钢”民族团结历史佳话为主题,打造三条精品路线、五条“齐心协力建包钢”主题示范带,建成民族团结广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等13个教育实践基地。

    三是搭建智慧平台,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新质效。将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在社区设置24小时律所在线服务平台,推出“法润红石榴”普法品牌。搭建智慧昆都仑“1+2+15”体系架构,健全“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将社会保障、矛盾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事项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快速办结12345便民热线群众反映诉求3.1万件,实现城市运行“一屏统揽”、基层治理“一网统管”、数据资源“一网通用”,荣获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化解调解委员会实体化运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街镇、社区全覆盖,市府东路街道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家园”,为前来办事的各族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协调等服务,对提出的困难和需求进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零门槛”落户和来昆区就业创业各族群众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确保外来人口“留得下、住得安、能融入”,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