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按照《昆都仑区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昆党发〔2017〕1号)文件要求,明确了 "建立完善网格化监管、信息化支撑、制度化规范‘三位一体’的市场监管新机制" 的改革路径。2017年以来,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本着 "小局大所" 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改革方案扎实落地,改革后,全区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部门职责更加清晰,执法效能明显提升,监管责任有效落实,昆区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
二、改革背景
一是2015年1月,根据《中共包头市委办公厅、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都仑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包党办发〔2014〕33号)精神,组建昆都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了区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 "三局合一" 改革。
二是 "三局合一" 改革以来,如何建立 "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保障" 体系和实施 "食品质量、药品质量、医疗器械、特种设备" 安全监管,需要摸索新的工作定位和方向。
三、主要做法
从市场监管最急迫的事项、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市场监管主要职能的整合。机构方面,厘清主要职责,明确二级管理、三级网格模式,全区建成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5个,三级监管网格53个。将原来由23个股室承担的职能改由7个股室承担;人员方面,着重充实基层力量,机关工作人员向监管执法一线倾斜;效能方面,从健全基层经费保障机制着手,建立工作基本台账,实行分类管理,规范监管执法运行。
(一)整合梳理职能职责
建立网格化日常监管机制,实行 "二级管理、三级网格" 管理模式。
一级网格(1个):全区管辖区域为一级网格,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监控指挥中心。落实体制改革工作,将原来23个股室承担的职能改为7个股室承担,局机关内设机构7个,配备人员36人;另设数据调度指挥中心,配备人员16人(其中,12315受理中心3人,数据指挥中心7人,市场监管执法大队6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1人。
二级网格(15个):包括15个街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指挥、监督和调配本所三级网格落实监管任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要求。各所根据各自辖区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任务,探索适应基层辖区的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达到最佳效果。各所配备综合内务管理人员1-2名,负责文件、报表等各类日常事务的处理,做好上情下达工作。
三级网格(53个):按照所辖面积、市场主体户数和工作难易程度等情况,划分出53个三级监管网格,匹配监管人员117名。负责网格责任区各项市场日常监管任务的具体落实,依法开展日常巡查和执法工作。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的 "四定" 机制,确保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考核评价客观。工作中要求做到,被监管对象底数清、标准清、责任清;对被监管对象实行分类监管机制,根据定级情况,A级(好)、B级(一般)、C级(差)实行不同强度的监管。
(二)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机关工作人员向基层一线倾斜。按照 "小局大所" 的思路,核定岗位编制,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统筹考虑,将原来由23个股室承担的职能改由7个股室承担,并由机关向基层充实42人(前期改革第一批26人,第二批16人),全部保留原职级待遇。
(三)积极搭建 "一所三化三平台" ,全面加强市场监管 "硬实力"
按照 "一所三化三平台" 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专业化基础上的基层综合监管力量。
全力建设 "一所" ,即建设以市场监管信息化为特色的标准基层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每所面积达到480-500平米,配备信息指挥室,办证大厅,食品、农品、产品快检室等专业技术功能室,目前已完成2个所的标准化信息数据化建设。
全面推行 "三化" ,即局所登记一体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农贸市场管理信息化。
一是推行 "局所登记一体化" :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市场监督管理所,实现工商注册同区通办。在下放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权限基础上,逐步将注册100万元以下企业设立,变更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监事、增加注册资本;分公司设立、变更;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变更;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变更下放。同时,注重推进服务提质,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推进审批提速,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不断提高窗口即办事项的比例。
二是推进落实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登记服务新模式,实行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申请人申报企业名称可实行网上自动检索、申报,登记机关网上核准;推进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和网上公示,提高登 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推进农贸市场管理信息化:探索互联网+农贸市场管理模式,研究起草了《昆区农贸市场管理电子化实施方案》(草拟中),按照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服务监管规范化,实现 "全程监控、智慧巡查、阳光检测、电子结算、信息公开、信用公示" 六大服务功能,积极促进我区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全力搭建 "三平台" ,即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维权处置平台、特种设备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包括食品安全视频监管和食品溯源两部分。重点在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餐饮单位、大中型超市和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的关键区域安装电子高清在线视频监控设施,将监管单位现场食品加工经营关键控制点情况实行 "全天候" 覆盖,实行数字化监管。生产过程中从原料的采集到生产制作、到消费者使用等一系列的信息记录到二维码溯源平台数据库,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产品溯源机制。
维权处置平台:推进 "互联网+" 维权,将 "12315" 、 "12365" 、 "12331" 整合接入局信息化调度指挥中心的维权处置平台,构建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所四级贯通的消费维权综合处置机制,实现一口受理、分头交办、统一反馈。
特种设备信息平台:将昆区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10651台(不含压力管道),其中,电梯4742台、锅炉413台、压力容器2460台、起重机械2738台、大型游乐设备27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271台,在用压力管道260条,充分应用 "互联网+" 技术,全面提高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
四、改革成效
(一)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有较大的改观。通过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实施,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017年共查处各类案件169件,其中质监案件25起,食药案件117起,工商案件27起,罚没款总额119.54万元,比上一年度均有较大提高。
(二)市场监管实现新格局。作为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关,实现了全程无缝的区级市场安全监管新格局:大窗口服务运行顺畅。大力推进工商注册、食品经营许可等窗口业务同区通办,推行 "局所登记一体化" 模式。在阿尔丁、白云、团结、少先4个有条件的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增设了8个登记窗口,大大缓解了排队拥挤办证难的问题。大执法模式日趋完善。日常监管执法得到全领域延伸,实施 "一次出动、全面体检" 的执法检查模式。大监管格局初步形成。探索 "互联网+" 背景下的市场监管创新,推进智慧监管,在部分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馆、农贸市场、超市安装高清监控,现已实现对辖区内30余家餐饮企业240多个功能间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局、所、企业三级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以机器换人解决了监管力量不足;积极牵头推进昆区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信用监管工作,全区29个单位接入昆区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构建起了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的信用监管新格局;推进年报工作,综合年报率99.97 %,居全市前列。
五、下一步思路
(一)进一步落实网格化监管。对监管网格实施规范化管理,实行层级责任制度,建成 "全面覆盖、职责明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的三级监管网络,实现 "监管责任网格化、监管执法痕迹化、层级管理规范化" 的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 "一所三化三平台" 建设。全力建设以市场监管信息化为特色的标准基层所,2018年计划完成6个所的标准化信息数据化建设;全力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维权处置平台、特种设备信息平台,2018年,完成局信息中心和6个标准 化信息数据化所的网络互联互通,达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监管能力更强、服务发展更优的工作目标,全力推动我区市场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