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管用,“甥舅之谊”:一段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佳话-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本文约3000 字阅读需要8 min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同为一家,开启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甥舅之谊”的新篇章,“甥舅之谊”“甥舅之国”也由此进入史家视野。01唐与吐蕃:“家庭”内部纠纷,大体不...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阅读需要 8 min
01
唐与吐蕃:“家庭”内部纠纷,大体不必较真
大约在文成公主入藏的140年后,唐朝派遣使臣崔汉衡出使吐蕃。崔汉衡曾任唐朝兵部尚书、宣慰藩镇将领等重要职位,多次出使吐蕃,熟谙涉藏事务。《旧唐书·吐蕃传》记载了牟如赞普见到崔汉衡所讲的一段话,大意是:今天吐蕃与大唐已经结为舅甥之国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再行君臣之礼。双方的边界也可以确定下来。
盟约的内容可以遵照景龙二年(708)的敕书,即唐朝使臣到吐蕃,外甥(吐蕃)先与其盟誓;若吐蕃使臣到唐朝,阿舅(唐朝)也要与其盟誓。赞普还请求崔汉衡将此事上奏朝廷恩准。为了体现吐蕃与唐朝之间的甥舅关系,建议修改敕书中的一些措辞,如将“贡献”改为“进”,将“赐”改为“寄”,将“领取”改为“领之”等。在这段重要文献中,赞普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关系明确定位为“甥舅之国”,并显示出其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史书中也有“舅甥之国”的表述,学界多用“甥舅之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约定的双方当事人一个是吐蕃最高首领,一个是唐朝执掌吐蕃事务的大臣,因此“甥舅之国”的提法并非应景之词、率性而为,而是具有明显的官方性质。当然,唐蕃“甥舅之国”关系的形成也是双方长期友好交往的硕果。在文成公主入藏70年后的唐蕃往来官方文书中就已出现“阿舅与外甥”的表述。
02
唐与回鹘:常以亲属相称
03
周边民族:群起效仿
从历史的维度看,上述甥舅之谊的制度设计总体上是成功的、积极的、有效的,其中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引得周边民族竞相学习和模仿。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