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的服饰如何因时而变?-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本文约2400 字阅读需要6 min敦煌壁画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不同时期敦煌壁画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当时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早期壁画服饰主要沿袭了古印度的服饰传统;北魏之后,西域与中原服饰文化相融合;隋唐之后,壁画服饰转变为现实中的中原风格。敦煌壁画服饰文化的演变是佛教中国化的艺术呈现。...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本文约 2400 字
敦煌壁画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不同时期敦煌壁画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当时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早期壁画服饰主要沿袭了古印度的服饰传统;北魏之后,西域与中原服饰文化相融合;隋唐之后,壁画服饰转变为现实中的中原风格。敦煌壁画服饰文化的演变是佛教中国化的艺术呈现。
敦煌壁画是佛教思想的体现,而不同时期敦煌壁画的服饰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这一时期敦煌壁画的服饰,有了更多中原艺术的成分,形成将西域与中原服饰文化融合的审美特征,有些壁画就根据需要,同时描绘了不同风格的服饰。例如,北魏时期的第257窟,此窟的壁画极负盛名,“九色鹿王本生”就是出自此窟。在南壁壁画“沙弥守戒”中,壁画中的国王着印度服饰;送子出家的长者身着汉装,头戴弁冠,足着高履,身穿大袍,体现了“褒衣博带”的中原服饰风格;画中的少女头戴金冠,披大巾,身穿窄袖紧身的短袄衫服饰,为西域龟兹的服饰风格。这种“混合”的服饰是北魏时期壁画的衣饰常见的特点。西魏时期的第285窟的僧人服饰,在风格上是西域风格与南朝的“秀骨清相”并存,在体感表现上,也是古印度明暗法与中国的色晕法各展风采。这既与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易鲜卑服为汉制有很大关系,也是佛教逐渐中国化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