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惊鸿/Dancing Lady》(1933年)。影片《The Girl And The Boy)讲述的是一个三角恋爱故事,片名直译是《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于是,译者将这个不带任何情感、也没有中国诗词之美的英文片名做了意境和音韵上的升华,翻译为《鹣鹣鲽鲽》。《尔雅· 释地》记载:“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古诗文中常以“鹣鲽”或“鹣鹣鲽鲽”比喻夫妻相亲相爱。可见,这个片名十分古雅地向观众传递了影片的爱情主题。电影《Girls’ Dormitory 》讲述的是发生在欧洲某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段师生恋。英文片名的字面意思是《女生宿舍》,译者匠心独具的将其翻译为《绿窗春困》。在中国古诗词中,常有用“绿窗”或“窗”入诗的篇章,主要指代男女之间的情爱,如“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是风动荼縻架。”又如“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春困”二字则表达了少女怀春的意思,《牡丹亭》中最常被搬演的折子戏《游园惊梦》便是杜丽娘怀春游园,梦会情郎的故事。《绿窗春困》用丰富的意象与凝练的语言向观众传递了影片的情爱主题。
▲《绿窗春困/Girls’ Dormitory》(1936年)。电影《Violets In Spring 》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办公室的爱情故事,一对共事四年的男女始终没有向对方表白爱意。最后,在守门人的撮合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英文片名直译为《春天的紫罗兰》,但20世纪初年的中国观众对欧美世界的“花语”显然是陌生的,更不会知晓紫罗兰在欧洲文化中象征两情相悦。于是,译者便在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语境中找到了一个对等符号。最终,片名被翻译为《香翰寄情》。在中国古诗词里,“香翰”指的是有香味的书函,即情书。“寄情”二字更加锁定了影片的爱情主题。“香翰”对“紫罗兰”的符号转译不仅恰切,而且颇具中国古诗文的词句之美。电影《Ladies In Love》讲述了三位女性寻找幸福归宿的故事。英文片名直译为《恋爱中的女人们》,中国译者将其翻译为简洁又不失中国诗词古典韵味的《四美图》。尽管这个翻译与影片细节略有出入,却能够激发观众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以及各自爱情故事的联想。明代才子唐寅也有一幅传世之作《四美图》,作品描绘了四位粉面桃腮,柳眼樱唇的歌舞宫女。弥漫着香艳浪漫气息的片名《四美图》,就其广告效应和文韵之美来看,仍是值得称道的。
阅读需要 7 min
片名翻译中的雅文化
片名翻译中的俗文化
1.《Public Enemy’s Wife》直译《公敌的妻子》——翻译片名《压寨夫人》
2.《His Brother’s Wife》直译 《兄弟的妻子》——翻译片名《嫂夫人》
3.《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直译《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通用的译名)——翻译片名《新八仙》
4.《Early To Bed》直译《早早上床》——翻译片名《夜游神》
5.《The Only Girl》 直译《唯一的一个女孩》——翻译片名《念奴娇》
6.《Three Smart Girls》直译《三个聪明的女孩子》——翻译片名是《满庭芳》
7.《Disorder In The Court》直译《无序的法庭》——翻译片名《大闹公堂》
8.《The White Angel》 直译《白色天使》——翻译片名《白衣观音 》
9.《A lady’s Profession》直译《一个女子的职业》(讲述的是一个英国贵族和他的妹妹在美国一家马术俱乐部经营一家地下酒吧的故事。)——翻译片名《女诸葛》
10.《Western Frontier》直译《西部边疆》(讲述的是男主角和他的妹妹在年轻时被印第安人袭击了马车队。多年以后,男主角被派去追捕被称为金发女孩的逃犯,却发现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翻译片名《绿林红粉》
11.《Mister Cinderella》直译《灰姑娘先生》(讲述波士顿贵族梅里韦瑟让理发师假扮自己参加晚宴。结果弄巧成拙,理发师不得不长久伪装成梅里韦瑟。)——翻译片名《活财神》
12.《Theodora Goes Wild》直译《疯狂的西奥多拉》(讲述的是某小镇的正经姑娘们对性感畅销书《罪人》大为不满。大家怀疑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其实是镇上显赫家族的后裔西奥多拉小姐。)——汉语译名《红杏枝头》
13.《Let’s Sing Again 》直译《让我们再唱一次》(讲述的是一个孤儿在美国纽约歌坛发展事业的故事)——翻译片名《梨园思子》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