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国,何以光耀世界?-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中国历史上积累的无数文献保存了中华文明的精义,也有为世界存史的价值。本文约2600 字阅读需要7min孔子曾说,夏代的礼制,我能够讲,但它的后代杞国已经不足取证;殷代的礼制,我能够讲,但它的后代宋国也不足取证。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足够的文献典籍和知礼贤才的缘故。“文献足征”是...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中国历史上积累的无数文献保存了中华文明的精义,也有为世界存史的价值。
本文约 2600 字
孔子曾说,夏代的礼制,我能够讲,但它的后代杞国已经不足取证;殷代的礼制,我能够讲,但它的后代宋国也不足取证。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足够的文献典籍和知礼贤才的缘故。
“文献足征”是孔子的追求,也是历代王朝孜孜以求的理想,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连续数千年的重要保证。
从甲骨卜辞到汗牛充栋的古籍文献
古代设置史官起源甚早,三代之前,就已有记事之官。商代遗留的甲骨文,主要记载占卜之事,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便是记录了殷先公先王的名字。王国维以《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及《汉书·古今人表》与甲骨卜辞细加比勘,整理出殷代先公先王的清晰世系,认为《殷本纪》所载商三十帝,共十七世,接近事实。
▲司马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卓越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正史,为历代史家所传承,形成了二十六史(包括《清史稿》和《新元史》),数量超过4000卷,时间跨度长达4000年,记载五帝三王至清末历朝之事,极其系统翔实。
▲何尊,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腹底刻有铭文122字,记载了周文王受命、周武王灭商、周成王完成周武王遗愿,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宅兹中国”的铭文被认为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的最早出现。(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官网)
中国文献与人类文明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都中断了。
▲众多古老文明在漫长岁月中走向湮灭,历史文献的薄弱甚至缺失,造成其历史难以考证,文明的细节无法确知。图为埃及吉萨金字塔。(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