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在西域广泛流传的中原“时尚单品”-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在精绝国故地发现的汉锦随葬品,无疑是当时汉代丝织品和随葬习俗传播和影响的结果。本文约2300 字阅读需要6 min,时长03:09消失的精绝国1959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在尼雅河沿岸的民丰县北大沙漠进行文物普查时,清理出一个部分露出沙面的“木乃伊”棺葬(民丰北大沙...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在精绝国故地发现的汉锦随葬品,无疑是当时汉代丝织品和随葬习俗传播和影响的结果。
消失的精绝国
1959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在尼雅河沿岸的民丰县北大沙漠进行文物普查时,清理出一个部分露出沙面的“木乃伊”棺葬(民丰北大沙漠一号墓),发现一批汉代精美丝织品和其他随葬品。这批汉锦是如何来到这里并得以保存至今的?
▲尼雅遗址。(尚昌平 摄)
等级森严的汉代随葬习俗
汉锦,也称经锦,是以彩色丝线织出斜纹重经组织的高级提花物。汉代丝织业发达,而锦,则是汉代丝织技术最高水平的标志。
▲金缕玉匣,徐州博物馆藏。(图片来源:徐州博物馆官网)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高超工艺及身份象征
锦作为一种织物,受光照、温湿度、微生物、病虫害等因素影响,通常很难保存下来。民丰地区发现的遗址中能保存下来大量古代纺织品,是因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气候干燥。
▲四川老官山汉墓出土提花机复原模型。
流行千里丝路 见证“美美与共”
无独有偶,“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不仅在民丰北大沙漠一号墓中发现,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罗布泊也发现了几件。而在如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畔的奥格拉赫提公元2世纪的古墓中,也发现一片同样花纹的汉锦,上面残存“益”“寿”“大”三字,可见“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在当时已经实现量产。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