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儒家的修养智慧对当今有哪些启示?-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本文约3700 字阅读需要10min我国古代哲人在修养问题上有极其丰富的理论阐发和实践原则,我们要根据时代需要“择其善者而明用之”,选择精华,阐明其现代意义,运用到现代人的修养生活。儒家所讲的修养,实际上包括了一个人的文化、艺术、性格、品德等多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文化修养,首...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阅读需要 10 min
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首先是文化知识的提高。由于儒家强调道德教育和修养,所以许多人认为,儒家轻视一般的文化知识,这种印象是不全面的。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是以从事社会国民教育为主要职业的一个学派。他们的教育内容,包括童蒙识字和各种专门知识的传授。孔子认为,通过学习《诗经》,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增加许多关于鸟兽草木方面的知识。
▲孔子。(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艺术精神
人们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富于伦理精神的文化,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具有艺术精神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犹如车的两轮、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儒家对艺术教育和修养的重视,丝毫不亚于伦理教育和修养。
艺术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一个人内心感情最直接的表露,反映了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艺术创作中立意的正邪,欣赏趣味中格调的高低,反映或影响到一个人品格或境界的正邪与高低。因此,通过艺术修养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欣赏趣味,具有重要积极意义。追求艺术完美与人生完美,在终极上是相通一致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精神的体现。
变化气质
儒家在修养论中提出了“变化气质”命题。所谓“气质”,许多儒者都把它说成是与生俱来的,另一些儒者认为是后天习染所成。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所谓“气质”,与个人某些先天生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形成。
价值选择
孟子为“大丈夫”立了三条标志,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能做到这三条,一定是无愧于天地、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这方面,儒家以“义利”“公私”“苦乐”“生死”等人生面临的现实价值选择问题,对人们进行品德修养教育。
知行合一
儒家在修养上十分强调“知行合一”,也就是说,修养不但要在认识上弄清道理,而且要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