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
满枝头樱桃映红果农笑脸
时间:2022-03-30 09:18  来源:草原客户端  点击量:6528

天气还没彻底回暖,种在温室大棚里的樱桃先红了。

走进包头市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二村花果飘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樱桃特有的芳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葱葱绿海间,一树树熟了的樱桃像一盏盏小灯笼笑红了脸。疏枝繁叶下,果农张绍民、刘引引夫妇二人正在为马上到来的樱桃采摘旺季做准备。

樱桃红了,果农刘引引笑开了花。

“布鲁克斯、萨米托、先锋、佳红……”张绍民夫妇对自家的大樱桃品种如数家珍。

2017年,张绍民通过对市场的科学考察,决定利用承包的50亩村集体土地种植大樱桃。大学本科果树农学专业的张绍民对科技赋能特色农业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从选育品种到养护果苗再到疏花授粉……每一道环节都带着浓浓的科技味儿。

张绍民给果树剪枝。

 “要想樱桃结得好,就要让果树吃得饱。”张绍民念叨起他的致富经。

培植樱桃树苗第一年,张绍民夫妇在10座樱桃大棚里种满毛豆。等到毛豆一成熟,就全部翻到土壤里,让刚刚落户的樱桃树苗满满“饱餐”一顿恢复元气。每年,还会在每棵樱桃树下追加有机肥料200斤,保证每棵樱桃树苗吸收到充足的营养。

“这跟养孩子是一个道理,吃得好才长得快、长得高。”看着缀满枝头的大樱桃,张绍民眼里尽是喜爱。

时至正午,初春的阳光温暖而不浓烈。头顶上一阵嗡嗡的声音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抬头看,樱桃大棚顶端的保温层缓缓打开,阳光照射进来,混合着樱桃的芬芳更加醉人。

“这是智能控温系统,智能调温。”张绍民言语中带着自豪。

张绍民在大棚里安装了智能调温系统,对果树休眠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每天有效的休眠时间,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大樱桃光合速率,缩短果实发育进程……张绍民一连串儿的科技操作,成功将自家大樱桃成熟期提前了10天左右。

“来!尝一颗,甜得很!”张绍民摘了一颗让记者尝尝。宜人的清香、甘甜的味道,沁入心脾。

第一年产出500斤,第二年产出2000斤,预计今年产出5000斤……翻着番儿的大樱桃产量和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收入既是春天对果农张绍民的承诺,同时也是乌兰计二村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特色产业壮大靠科技。近年来,乌兰计二村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按照“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提升果蔬、经济作物品质,积极打造亲子互动、乡村旅游、农事体验、自然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文旅网红村,走出了一条“科技农业+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走进乌兰计二村村民张四白的家,看到有两栋草莓大棚加一栋鸡舍。种养结合,张四白全年都有活儿干。村民刘栓柱、魏鹏等五人合作承包村集体土地600余亩种植玉米,平地、播种、追肥……现代化农机撒欢似地在田地里奔跑,每亩产值能达到1000元以上,实实在在鼓了村民腰包。

“推动涉农文旅资源适度集聚,巧用乡村‘土气’,焕发农民‘生气’,融入时代‘朝气’,创建乡村旅游发展型示范村”,这是今年乌兰计二村的发展目标。

3月23日至25日,包头市举行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乌兰计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二平每天认真听课做学习笔记。在讲座第三场《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的讲座中,王二平听到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云波分享自己带领牧民将乡村产业发展为完整的一条产业链时,王二平一拍大腿:“对,咱也这么干!”

据王二平介绍,乌兰计二村村集体土地里目前还闲置四、五十亩建设用地,观光、旅游、采摘怎能少得了良好的农家乐餐饮体验。刚刚参加完市里的乡村振兴培训班回来的王二平这几天很忙碌:“我在与市区一家先进餐饮连锁企业沟通对接,打算请他们的管理型人才来村里为村民讲课。”王二平对记者说:“先培训、再创业,这也是讲科学……”(吕学先 雷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