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区: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随着包头市昆都仑区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进,村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少了,省吃俭用的多了。闲暇时,喝酒、打牌的少了,读书、看报、健身的多了……文明“新风尚&...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随着包头市昆都仑区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进,村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少了,省吃俭用的多了。闲暇时,喝酒、打牌的少了,读书、看报、健身的多了……文明“新风尚”正在逐渐变成村民的共同遵循,大家一起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画卷。
“阵地+” 积极探索新路径
好家风引领文明风尚,新典范助推移风易俗。近日,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通过拍摄“最美家庭话家风”系列短视频,分享最美家庭故事,展示家庭风采,推动形成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弘扬家庭美德、树立优良家风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
“我们闲暇时会带着老人一起出去逛街、游玩、享受美食,老人说很享受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最美家庭”示范户新光八村郭林艳坚信陪伴是最好的孝道。
在甲尔坝村的包头市首个移风易俗主题广场,记者看到,该广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公约等为主要素材,设置了多个移风易俗宣传栏,从宴席简办、殡葬文明、公勺公筷等十个方面展示文明倡议,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治理+” 制度引领新风尚
“这个挺实用,下次我还要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在甲尔坝村积分兑换超市,村民张大爷将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赚取的积分兑换成商品后,高兴地告诉记者。
村民用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赚取的积分兑换商品。
作为创新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的新举措,昆都仑区已在24个行政村全面设立了积分兑换超市,村民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赚取积分,积分能够在积分超市兑换商品,以此鼓励村民孝老爱亲、爱护环境,倡导文明之风,让生活用品小超市增强移风易俗新活力。目前有500余人进行了文明积分兑换,文明之风在“积攒”中变成了“比学赶超”新风尚。
同时,昆都仑区还结合村情实际,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四会”组织自治章程及规范运行制度,使“一约四会”充分发挥作用,更接地气。还打造了昆北街道甲尔坝村、卜尔汉图镇南卜尔汉图村2个市级移风易俗试点村。
“旅游+” 示范带动创品牌
近日,一则“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三村入选包头市‘美丽家园’示范村”的消息刷爆了包头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不错呀!一定要抽时间去看看”,市民胡女士连连称赞。
如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人们更愿意走出闹市、回归自然,感受乡土气息。
昆都仑区以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三村为示范点,重点实施了首创泛农文旅聚集项目和“庭院经济”“炕头经济”两项工程。亲子互动、休闲采摘、玉米迷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文旅项目成效明显。成功孵化了“庭院经济”“炕头经济”,命名授牌昆都仑区首批“文明乡村·美丽庭院”,以“桃花园寄”等12户农家大院试点为窗口,民宿民居和农家乐致富项目初见成效,“印象乌兰计”已成为包头市又一重要乡村文旅品牌。
文明乡村·美丽庭院。
“近年来,昆都仑区全面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着力抓好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大幅提高。”昆都仑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许建军告诉记者,目前昆都仑区共有内蒙古自治区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村13个,区级文明村5个、文明镇3个,区级文明村镇实现了全覆盖。 (区文明办 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