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医保扶贫、打击欺诈骗保、抗癌药降价保供等重大政治任务,我市始终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务实理念,“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紧迫感,快速形成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障工作体系,重点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骗取医保基金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持续破解参保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满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筑牢精准扶贫“保障线”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市医疗保障局围绕精准扶贫建立起覆盖全市、科学合理、支撑有力的政策体系,全面取消大病保险封顶线,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确保贫困人口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过得去。
建立网格化帮扶机制,实现了全市28029名(两年累计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组织围绕全市医疗保障扶贫突出问题进行自查自改,着力整治贫困人口参保不及时、政策衔接不紧密等问题。两年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发生医疗费用5809.63万元,报销5338.22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共救助困难对象111472人次,支出救助金5278万元。其中,直接救助11573人次,支出救助金2396.18万元。
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延续“四不摘”政策,发挥政策效能,保障脱贫人群不因大病、重病支出再致贫返贫,杜绝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生。
坚决守护群众“救命钱”
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市医疗保障局组织开展慢性病复检工作,2020年有8773人因复检不合格退出慢性病待遇享受,占历年停止待遇人数的70%,减少医保基金支出2600多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市医疗保障局对1790人次的阶段未购药患者进行了公示并停止其慢性病待遇,预计年减少统筹基金支出200万元左右。
将智能监控与现场稽核检查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人管”与“数控”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监管模式,仅2021年1至4月,在对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进行审核中,追回涉及违规基金43万元。
对于履行医保协议不力或涉嫌欺诈骗保的“两定机构”,一经查实,全部予以解除协议或取缔医保服务资格。两年来,市医疗保障局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4984家(次),查处违规违约机构1387家(次),约谈整改986家(次),取消、停网整顿191家(次),扣除违约金81.92万元,追回医保基金12224.7万元,拒付11129.7万元。
织牢基本医疗“保障网”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年来,我市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上亮点频现:参保居民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由2016年的420元增加到2020年的550元;参保覆盖率由2016年的93%提高到现在的95.86%;职工和居民住院医保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84.5%和75.35%,报销比例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启动51个日间病种的放、化疗及国谈抗癌药治疗报销,覆盖放化疗类别53个;职工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9种,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28种,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均达到50%以上,切实减轻了参保人员医药费用负担;推进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强化基金共济能力。
为进一步降低我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价格,更好惠及民生,市医疗保障局启动4批157个品种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化常态化。前4批中选药品预计可节约资金7834万元,其中2020年,全市医疗机构采购国家集采药品2134万元,减少患者费用负担4623万元,采购人工晶体402个,减少患者费用支付31万元。积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重点开展了骨科材料、冠脉支架、冠脉扩张球囊、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其中冠脉支架平均价格从1.3万元降到700元左右,平均降价幅度93%;冠脉扩张球囊均价从3248元下降至327元,平均降幅89.8%,预计节约费用近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