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
群众健康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全市健康素养水平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新冠肺炎、鼠疫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公共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口床位数和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均居自治区前列;
连续五届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众志成城
打赢重大传染疾病阻击战
新冠疫情防控方面,一是谋划早、启动快。年初仅用1个月的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用53天的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全市1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其中的4例重症、危重症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患者全收治、全治愈、无死亡、无院内感染的“两全两无”目标,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强化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实施网格化管理,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隔离室,设置集中隔离点218个。29家医疗机构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具备满足“3天采样,5天检测”的全员检测条件。3月20日以来,已28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局势平稳。
鼠疫疫情防控方面,落实以鼠疫监测检测为基础、保护性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全市5个疫源旗县区设立监测点4个,疫源检索点12个。迅速果断处置我市相继发生的鼠间鼠疫、人间鼠疫疫情。累计踏查1000平方公里,疫情处置及时率、灭鼠灭蚤工作完成率100%,未发生人到人、跨区域传染,得到了国家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其他传染病防控方面,及时调查处置诺如、水痘、链球菌感染等聚集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处置及时率100%。
健康扶贫
筑起困难群众“健康防线”
紧盯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健康扶贫成效考核所指问题,采取分区包片、各旗县区互查机制,创新“钉钉”系统功能运用,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年内累计救助贫困人口大病患者741人,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大病救治率达100%。全面启动医疗卫生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开展93个服务项目,受益12.3万人次。
持续深化医改
释放最大“健康红利”
围绕服务、管理、利益、责任四个维度,提升10个城市医疗集团、5个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561人次,双向转诊11000人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在自治区率先实施总会计师、总药剂师制度,健全完善医院党组织、行政两个议事规则。创新实施“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全年调解医疗纠纷127起,结案114起,结案率90%,群众满意率97%。
提升蒙中医药服务能力
满足群众多元健康需求
年内建成标准化基层蒙中医馆16所,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建成蒙医中医馆,并可以提供4类以上蒙中医药技术服务;成立自治区首家中医小儿推拿质量控制中心,联合包头医学院成立中药质量控制中心,有效规范行业行为;建成自治区首家中医院士工作站和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8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31人获评自治区级名蒙中医。
突出关键 推动重点人群
健康服务提档升级
完成市人大《包头市爱国卫生条例》立法后评估,5个旗县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实现国家级卫生县城全覆盖;10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数量居自治区首位。疫苗接种全程可追溯系统覆盖全市137家单位。积极开展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市建设,打造医养结合示范区一个,示范机构3家。建成10个新生儿救治中心,适龄儿童各类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学科建设扩面提标,率先将27个特色亚学科纳入市级重点、领先学科评审范畴,首开自治区先河。临床用血100%来自志愿无偿献血,街头献血占87.2%。2020年全市总采血量达9.3吨,无偿献血率16.3人/千人,高于全国9.7‰的平均水平,居各省市前列。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认真回应并解决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97件,建议、提案办结率100%;畅通群众监督诉求渠道,对“聚焦执行力”、“行风热线”、政府热线等渠道反映的400余件问题,逐一答复办理,回复率100%。
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办事效率。对40项市级行政审批权责清单、15项行政审批事项分类施策,医师、护士注册由12个工作日压缩为“马上办”,其余事项由30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非当场办理事项“上门办”,全年共办理审批8067件,二级以上民营医疗机构增至37家。